2024年7月6日,皖江工学院水利工程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的一支青年团队踏上了前往凤阳小岗村的征途,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三下乡”号召,深入基层,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走进田间地头,体验农耕辛劳。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驱散夜色的宁静,皖江工学院的青年团队已整装待发,他们身着简朴的衣物,脸上洋溢着对未知的好奇与期待。抵达小岗村后,团队的第一站便是深入农户家中,在村民的热情引导下,青年们亲身体验了传统农耕文化的精髓——从挥舞锄头耕耘土地到烈日下细心地晾晒豆子,再到古老的磨油技艺,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农人的智慧与汗水。
观赏凤阳花鼓,探寻文化根脉。午后时分,小岗村的舞台上响起了欢快的鼓点,吸引了青年团队的注意。原来,这是当地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凤阳花鼓的表演。舞台上,艺人们身着色彩斑斓的服饰,手持花鼓,边唱边舞,那高亢激昂的唱腔、欢快活泼的舞蹈,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青年们围坐一圈,目不转睛地观赏着这场视觉与听觉的盛宴,感受着凤阳花鼓独有的艺术魅力。
表演结束后,更有幸参观了花鼓的制作工坊。在这里,老艺人耐心地向青年们展示了从选材、雕刻、上色到组装的全过程,每一步都透露着匠人的精心与专注。“看到这些精美的花鼓,我仿佛能听到它们背后承载的故事,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温度。”一位同学在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
图为凤阳花鼓艺人表演。龙婷凤 供图
领略剪纸艺术,感受匠心独运。随着夕阳西下,青年团队又来到了另一处文化瑰宝——剪纸艺术的展示区。在这里,他们见证了薄薄一张纸在艺人的巧手下,如何变成一幅幅栩栩如生、寓意深刻的作品。从花鸟鱼虫到人物故事,每一幅剪纸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的祝愿。青年们纷纷驻足观看,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剪纸兴趣十足。
“剪纸真的太难了,但当我看到大师亲手完成的作品时,那种佩服感无以言表。”一位同学在分享自己的体验时笑道。这次活动不仅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更激发了他们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图为非遗传承人所做大型剪纸。朱雅楠 供图
缅怀时代楷模,传承改革精神。活动的最后,青年团队来到了沈浩纪念馆。沈浩,这位曾经在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优秀共产党员,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奉献。纪念馆内,一件件展品、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生动地讲述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工作的点点滴滴,以及他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感人故事。
“站在沈浩同志的纪念馆前,我仿佛能感受到他那种为民情怀和改革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团队领队在参观结束后深情地说。
图为沈浩同志画像。曹军阳 供图
随着夜幕的降临,皖江工学院青年团队的凤阳小岗村之行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这次经历对于每一位参与者来说,都将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记忆。他们不仅亲身体验了农耕文化的艰辛与美好,更深刻领悟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时代楷模的崇高精神。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和感悟,继续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为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通讯员左张敏 曹军阳)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陈树宁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