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红色记忆,忆峥嵘岁月
发布时间:2024-08-29 阅读:
我们来到靖江东线第一帆参观和缅怀,同时也是给自己一个很好的鞭策。曾经的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付出;如今已消失在岁月中,留下的是他们永恒的奋斗精神。告诫自己,我们可以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的个体,但一定要坚持公义和道义,坚守心中的正直和善良。
渡江战役历时数月,在长江流域的多段区域发生了激烈的战役。除去早先发起战斗的长江中段,在东段的战役就以靖江为集结点和发起点。所以,也就命名为东线第一帆。墙体上的纹路,正是蜿蜒曲折的长江流域的走向。特地标注了几个位置,包括湖口、南京、靖江、上海等,都是整个战役中的重要地理节点。
纪念公园总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设置了户外的主题雕塑群,展现了战士和本土群众在前线并肩战斗的光辉形象,同时,还有室内的纪念馆展示了大量的历史史料,是一家博物馆式的主题公园。旅游导览图中,可以清晰地看见各景点模块的分布。推荐游览的线路,也是根据两条主轴线来进行引导,一条是支前主题,一条是红旗主题。整个公园从大的轮廓来划分,分为5个区域,刻在一块石板上。凹凸不平的表面造型设计,因为褐色的颜色褪化,变得有些模糊,需要仔细辨认。
室外这尊雕塑是一位持枪的战士,站在自制的战斗装备物品前紧握的拳头,寓意着即将参战的内心波澜起伏。这个物品呈三角形,就是自制的救生圈,主要材料采用芦苇和毛竹,利用这些材料的浮力。中间是圆环状,方便套在人的身上。
每一方水土,只有本土人才最了解它的地理特点和环境习性。为了渡江战役,本土的渔民和船名都积极行动起来,帮助战士们进行战前训练。在岸上,战士们刻苦训练,十分勇猛,仿佛猛虎下山一般,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在水中,依托于本土民众的训练和支持,战士们从岸上的猛虎下山,学习了划桨、撑篙、扯篷、掌舵等技能,演变成水中的蛟龙,全情投入,克服了对于新的战斗环境的不适应,提升了江河中的战斗力。物资匮乏,大家就因地制宜,采用江边常见的芦苇作为主材料,制作了许多简易的救生圈。无数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方向使劲。“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也成为了当时所有人心中的执念。
战斗的最终胜利,离不开支援前线的本土民众的协作。大家群策群力,也催生出很多在常规战争中非常规的战斗形式,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生动地再现了本土民众协助战士们,将各类轻重战略物资通过船只、竹排运输,快速投入前线进行战斗。站在最前面的,一位是支前民众,一位是战士,大家正在牵引马车,保持着奋勇向前的姿态。
作者:盛倪然 来源:大学生网报
社会实践推荐
- 讲好英烈事迹,传承红色基因
- 8.29日上午,一场以“学习周浩然烈士事迹,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周浩然烈士事迹宣讲活动在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第十一小学成功举办
- 08-29
- 讲好英烈事迹,传承红色基因
- 8.29日上午,一场以“学习周浩然烈士事迹,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为主题的周浩然烈士事迹宣讲活动在河南省鹤壁市山城区第十一小学成功举办
- 08-29
- 西安理工大学青春社区行
- 高校青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强烈的服务热情。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
- 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