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安徽学子三下乡:皖山英魂永铭记,青年心志映丹心

发布时间:2024-09-01     阅读:

大学生网报马鞍山7月14日电(通讯员 李良辰 周豪东 曹宇)为深入了解革命先烈故事,传承红色基因,7月10日,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缅怀英烈,传承红色精神”实践团队赴河南信阳鄂豫皖革命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走进历史的殿堂:鄂豫皖革命纪念馆

  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位于大别山脉脚下,庄严神圣。这里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更是革命精神的传承之地。实践队员们满怀敬意地走近这座历史的丰碑,准备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红色之旅。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内涵,成为人们追溯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

  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陈列的展品。从革命先烈使用过的简陋武器,到他们穿过的破旧军装,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革命历史的厚重。队员们在每一件展品前驻足,仔细阅读着展品旁的介绍文字,试图从中感受到那段历史的艰辛与伟大。在纪念馆的一角,挂满了黑白的历史照片。这些照片记录了革命先烈们英勇斗争的瞬间,有的展现了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姿,有的记录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生活。队员们在照片前久久凝视,仿佛能听到照片中人物的呼吸和心跳,感受到他们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在纪念馆的文献区,队员们翻阅着那些珍贵的革命文献。这些文献记录了革命过程中的重要决策和战略部署,是研究革命历史不可或缺的第一手资料。队员们认真地做着笔记,希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革命先烈们的思想和行动。在纪念馆的最后部分,是一面刻满了革命先烈名字的纪念墙。队员们在纪念墙前默立,向那些为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的英雄们表达最深切的敬意,队员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敬意和怀念。这面墙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纪念,更是对后人的激励,提醒我们永远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图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金智文摄

触摸历史的脉动:革命遗址的实地考察

  走出纪念馆,实践队员们来到了革命遗址。他们踏着先烈的足迹,感受着历史的厚重,在一处残破的房屋前,队员们停下了脚步,想象着当年革命战士们在这里生活和战斗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敬意。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每一处遗迹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不朽的精神。

  实践团队成员们穿越茂密的森林,翻越崎岖的山脉,对众多革命历史遗址进行了考察。所见到的破败房屋和风化的墙壁,无声地叙述着往昔战火纷飞的岁月。在队员们的脑海中,革命先烈们手持简陋的武器,怀揣坚定的信念,与敌军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尽管硝烟中的战士身影时隐时现,但他们不屈不挠的斗志却如同永恒镌刻在这片土地上的精神象征。

  图为军事武器的展设 金智文摄

传承的力量:实践活动的影响力与传播

  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传承红色基因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随着实践活动的圆满结束,实践队员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刻的感悟回归校园,纷纷表示将积极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制作并发布关于鄂豫皖革命历史的短视频和图文资料,让红色文化的光辉跨越时空,照亮更多人的心灵。他们相信,通过这些创新的传播形式,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并参与到革命老区的发展中来,共同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贡献青春力量,立志将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这份宝贵的历史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不竭动力。

作者:李良辰 周豪东 曹宇    来源:安徽工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我在窗口写青春|嵊州探今古,共绘乡镇兴——浙江外国语学院“嵊利在望”暑期社会实践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