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见证中国航天史,传承不朽航天魂

发布时间:2024-09-06     阅读: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习近平总书记历来关注和重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在多个场合就建设航天强国作出重要论述,引领中国航天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新征程。2024 年 8 月 19日,西安工程大学赴甘肃酒泉“触摸航天脉搏,领悟飞天精神”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学习访问。

  在踏入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在导游的细心讲解下,实践团中的一位成员抬头看向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不由得愣了神。在一片荒凉的戈壁滩沙漠中,漫天黄沙飘进人的嘴里,伴随着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尤其在当时大部分国人仍然食不果腹,苏联专家决定撤出中国,西方世界的封锁打压之下,在无数军人隐姓埋名和科学家无私奉献下,仍然在恶劣的环境中建造出了眼前这样的“庞然大物”,很难想象是什么样的力量和精神能够支撑他们毅然而然的走下去。当看到在一片荒凉的沙漠中一棵棵胡杨傲然地耸立,实践团的仿佛找到了答案,它不仅象征了我们质朴严肃而坚强不屈的北方的农民,更是在这广袤土地上一个个来自全国各地远赴中国大西北支援建设我们的航天基地的官兵和科学家,这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求上进的胡杨,正是我们航天人的自然化身。

  就是这样的想象,让我们的实践团成员真正感受到了航天精神的内核:不怕吃苦、力求上进、不畏险阻、尊重自然、崇尚科学。这些宝贵的精神在即便严峻的环境下仍能激励我们的航天工作者勇往直前,将困难转化成动力,更为我们后人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时提供了宝贵的启发和能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抬头望向东方红一号卫星)

  随着导游的脚步,实践团的成员也走向了地下的发射室,揭开了当年神秘的面纱。当实践团成员看到当年地下贴的标语,眼眶不经意湿润起来。在毛主席的领导下我们翻越了三座大山,在一穷二白的年代决心要发展我们的航天事业,“苏联人造卫星上天,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就在经济困难,苏联撤销援助的倒逼下,迫使这个中国克服困难,独立自主地掌握尖端技术。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团员,我们如今的航天精神已经追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并且逐步成为世界一流航天强国。看到这样的字眼,我们不仅对老一辈敢于超越世界水平的精神表示尊敬,更对我们新一代航天人的做出更大的要求。

  在小小的发射室,简陋的设备和恶劣的环境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此刻已然具象化,指引着后世的航天人承前启后,在新时代取得更大的成就。

  (图为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塔)

  当我们仰望星空,那璀璨的星辰、无垠的银河,无不彰显着宇宙的广袤无垠。在这样的尺度下,地球乃至人类都显得如此渺小,仿佛沧海一粟,微不足道。这种对比让我们不禁思考,在如此宏大的宇宙面前,我们的存在究竟有何意义?我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这无尽的时空中,又能留下多少痕迹?然而,正是这份渺小感,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与价值。

  正是这样,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无数军人在国家需要,党需要的前提下,不论何时不问何地,毅然而然来到这里。如今的航天城被我们的官兵建设的更加繁茂,航天事业蒸蒸日上。实践团成员此刻更加明白当今和平来之不易,即使我们如沧海一粟,更加让我们勇敢地追求梦想与位置,明白人生的价值。

  在往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航天精神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它激励着我们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突破;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坚持不懈、追求卓越;在团结协作的道路上相互支持、共同进步;在勇于担当的道路上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夏嘉晞 史睿    来源:西安工程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跟着总书记考察足迹,感悟新时代职责使命
  • 工商管理学院携手社区,共绘残疾人就业新篇章
  • 重工商大学子三下乡:宣策讲例,助残促业
  • 重工商大学子三下乡,探寻残疾人就业之路
  • 见证中国航天史,传承不朽航天魂
  • 吉林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团--红色圣地的现代朝圣:遵义会议会址探秘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