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纸韵剪影:福建造纸剪纸非遗体验之旅

发布时间:2024-09-06     阅读:
        造纸,这项有着千年历史的技艺,源自中国古代,早在东汉时期便已开始流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造纸技艺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纸张生产技术的奠基石。今天,它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在现代校园中焕发出别样的光彩。
        这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我们来到了福建省将乐县的文化馆,从书籍记载中了解西山纸的制作技术。我真正感受到了造纸技艺的复杂与精妙。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入了解,更让我对我们的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活动现场,非遗传承者们不仅传授了造纸技艺,还分享了造纸历史的趣闻轶事。讲解中,工艺师们用生动的语言将古代造纸的起源、发展以及影响娓娓道来,让我们对这项技艺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图为将乐县西山纸制作步骤之一
        福建省将乐县是我国最早生产毛边纸的地方,其中又以“西山纸”最负盛名,其选料考究,纸面少疵,吸水性强且久不变形、不腐不蛀,有“纸寿百年,玉洁冰清”之誉,唐宋以来饮誉海外。南宋时众多藏书行家都认定用福建竹纸书写成的书画名作最利于收藏。清人郭柏苍在《闽产录异》言,将乐纸以龙栖山的西山纸最好。乾隆组织编写《四库全书》时,曾命钦差大臣到将乐调纸印刷,更将西山竹纸列为“官纸”,专供朝廷使用。民国时,“西山纸”走向辉煌,百余家作坊年产纸五万余担,为福建之最;20世纪70年代,国家出版局编印《毛泽东诗词》线装本及重要历史资料,用的也是“西山纸”。
        了解完造纸技艺后,我们进一步来到文化馆的剪纸展区,欣赏并学习非遗剪纸技巧。将乐剪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那时,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逐渐在闽西北地区流行开来,将乐的百姓常用剪纸装饰窗户、门楣以及节庆中的器具。早期的剪纸多与民俗活动息息相关,尤其是在春节、元宵节、婚嫁等喜庆场合,剪纸是装饰生活环境、祈福辟邪的重要工具。每到节日,将乐的妇女们便会围坐在一起,用一把简单的剪刀或刻刀,将一张张薄薄的红纸裁剪成各种美丽的图案,如花鸟虫鱼、龙凤呈祥等,寄托对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
 


 
图为非遗剪纸展览优秀作品
        福建的剪纸和造纸非遗工艺,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此次体验造纸非遗活动,不仅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了传统工艺的魅力,也让我们在体验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在这个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愈发重要。通过这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古老技艺得以在现代校园中焕发新的光彩,也让我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愿这股传统与青春交织的热潮,能够在每一个学子心中生根发芽,继续传承与发扬。未来,希望更多的人能走进这些工坊,亲身体验,感受传统工艺的美丽与魅力,让这些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绽放光彩。
                                                                                                                                                                                                     投稿:会计学院  杨溯
作者:杨溯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北林经管“林韵经略”实践团赴和龙市开展乡村振兴实践
  • 纸韵剪影:福建造纸剪纸非遗体验之旅
  • 石河子大学学生会党史学习教育社会实践服务团图文总结
  • 跟着总书记考察足迹,感悟新时代职责使命
  • 工商管理学院携手社区,共绘残疾人就业新篇章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