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和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践行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赓续历史文脉,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誓言,助力文化振兴,增强文化自信。7月3日,广西师范大学“研”韵雁归,“林”深致远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园开展“古典园林的复兴之路与未来展望”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国家强”的誓言。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李秋兰 供图
此次调研通过对雁山园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园林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旨在更好地保护这一文化遗产,传承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同时,实践团队研究雁山园的旅游资源,探索如何合理开发,以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游客提供更丰富的旅游体验。实践团队也对雁山园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调研,探讨如何在开发利用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调研当天,实践团队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园,团队通过实地考察、社区访谈、文化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雁山园的历史沿革、文化特色和社会功能。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团队成员的历史文化素养,也为雁山园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调研团走进雁山园进行参观后,以采访的形式向工作人员询问了与雁山园开发与建设的相关问题。调研团在采访中了解到雁山园开发与利用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宣传力度不足,传播渠道少。传统媒体宣传力度弱,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宣传渠道上,很少发现有关雁山园的宣传资料。在新兴的新媒体平台上,有关雁山园的宣传较少。雁山园有丰富的文化价值 但宣传方向提及较少。此外,雁山园的宣传方向与园区主题存在偏差,导致游客对园区的认知和期待与实际体验不符。二是游客稀少,经济效益低下,尽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雁山园的游客数量和经济效益并未达到预期。三是,雁山园保护与开发不平衡,雁山园在经历了150年的历史沧桑后,园内主要建筑遭到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保护和开发的任务迫在眉睫。四是缺乏有效的营销策略,雁山园的营销策略未能有效吸引游客,需要更加精准和创新的营销手段。五是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基础设施老化,未能满足现代游客的需求。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雁山园工作人员进行采访。李秋兰 供图
为了全面了解周边民众对雁山园的需求和问题以及扩大对雁山园的宣传,实践团扩大实践范围,与更多民众进行深入交流,倾听各方的反馈和意见。在实践过程中,周边民众积极回应他们,纷纷表达了对雁山园未来发展的期望与建议以及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民众期待雁山园多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宣传过程中,民众聚精会神地聆听,眼中流露出对文化遗产认识和提升历史素养的渴望,他们纷纷表示自己十分愿意去雁山园参观,接受历史文化遗产的熏陶。针对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实践团认真记录整理,并与工作人员积极交流沟通以便后续找到促进雁山园开发与利用更好的解决方案。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民众。李秋兰 供图
实践期间,实践团队深感责任重大。雁山园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为广西文化建设乃至园林建设、桂林区域定位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但目前雁山园存在文化价值衰落以及保护管理不当或被破坏等问题,因此加强对雁山园的保护和发展十分必要。
通讯员 李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