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浩浩黄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如何科学制定黄河流域矿区生态修复解决方案,系统保护和修复黄河流域煤矿区的生态环境,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深入探寻黄河流域矿区生态治理现状,书写新时代青年学子担当答案,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红墨交融志愿服务队在学校(院)各级团委的支持下,以2024年全国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借助山东科技大学平台,积极联系黄河流域沿岸矿山企业,与企业高层、技术人员深入探讨,走矿区、访实地、沿黄河、留足迹。团队以黄河源头及黄河沿岸矿区各大生产矿井作为实践地点,规划出“青岛(山东)—西宁(青海)—巴颜喀拉山(青海)—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宁夏)—新矿内蒙古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国能神东大柳塔煤矿(陕西)-陕西煤业化工红柳林煤矿(陕西)-山西未来能源化工金鸡滩煤矿(陕西)—山西鲁能上榆林煤矿(山西)—国能神东保德煤矿(山西)—山东能源新矿集团邱集煤矿(山东)—山东能源鲁西矿业白庄煤矿(山东)—青岛(山东)”实践路线,按照“上游-中游-下游”分区调研,实地走访黄河沿岸矿区生态环境,探索治理保护思路,寻求企业生态保护担当,增强大学生专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自2024年8月8日起,制定实践方案,发送调研函,走访8省17市,8省17市,行程14680余公里,实地走访了8家大型能源集团,42对生产矿井,调研图片、视频等资料1800余张,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篇,相关报道多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为探寻黄河沿岸矿区生态保护真实情况,为国家能源保障体系添砖加瓦。
在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团队也看到了新时代能源企业的新时代担当,团队与企业展开座谈,关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新时代能源行业转型展开讨论,宁东能源相关人员介绍:“我们正在建立新的优势,就是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特别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以替代煤,实现煤化工产业降耗减碳。”
在黄河下游地区,团队前往山东德州,山东能源集团新矿集团邱集煤矿,并与煤矿负责人展开座谈。就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方法与技术问题展开讨论,邱集煤矿塌陷地治理负责人表示:“黄河流域矿产资源丰富,同时也在开采中造成不小影响,新时代矿山企业要坚持绿色发展、有机治理,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中采取因地制宜、绿色环保的方针,承担起新时代煤矿企业职责,在保证国家能源供给的情况下,处理好生态环境的协调机制。”
活动期间,团队在企业负责人的介绍下得知。当地政企共治,因地制宜,采用黄河泥沙复垦法治理当地生态。一方面,治理选用黄河泥沙与表土填充复垦方式,变废为宝,解决了黄河清淤工程泥沙处理。另一方面,实验表明,黄河泥沙治理法效果显著,目前已成功治理塌陷地数百亩,治理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截至目前,矿区塌陷区已完成土地复垦工程约70%,复垦率达80%以上。
在这次宝贵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社会实践调研中,我们深入了解并探索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为保护和恢复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寻求有益的建议和方案。通过实地考察和与相关专家的深入交流,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挑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保护黄河流域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更加明白了学习采矿工程的深远意义和远大责任,要在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国家能源保障体系建设添砖加瓦,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出青年力量。
文/山东科技大学 袁舒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