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暑期社会实践|探金陵红韵,学红色精神

发布时间:2024-09-13     阅读:

    2024年7月,南京审计大学泽园书院“金陵红韵”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队前往南京多个红色文化地点进行参观学习,深入探究南京本地的红色文化宝藏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并在完成后于校内进行总结交流,加深了成员对于南京红色文化的印象与理解。
 
求雨山烈士纪念碑——烈士的勉励
实践团队首先抵达的是离校最近的求雨山烈士纪念碑,瞻仰那座高耸的烈士纪念碑。此纪念碑是为纪念1949年“三浦战役”中牺牲的250名解放军烈士而建造,碑上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字样与碑文,详细记录了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

此纪念碑形似风帆、利剑和火炬,矗立在广场中央,强大的气
场使实践团队成员无不肃穆,庄重地站在碑前,向纪念碑和烈士表达最为诚挚的敬意。纪念碑造型独特,利剑与火炬象征着过去革命烈士们的勇气与力量,用血肉为新中国建立铺路;而风帆的造型则象征着对后人的勉励,以历史为鉴,踏上前人的步伐,为了革命义无反顾前进。通过瞻仰这座纪念碑,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烈士的英勇和对我们这些后辈的殷切期盼,激发了内心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情。
 
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悲壮的胜利
正值渡江战役胜利75周年,实践小队来到渡江战役胜利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实地学习有关那场解放军的大规模战争的历史。
展馆分为两层,进入展馆,是一段关于此次战役的历史史实与资料,队员们在小讲解员的讲解下,听的很是认真,仔细了解这段历史。而后的展品是参战战士们的随身物品,略显破旧的棉袄、发黄的手稿、算不上精良的手枪和炮火,无不显示出当年的条件之苦,但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解放军战士还是咬紧牙关,战胜种种困难,取得了渡江战役的胜利。对比强烈,不禁使如今过着幸福生活的队员为当年的战士们感到难过。
来到下层,是百万雄师过大江的群像和渡江4D影院,战士们的雕像,风雨的投影,渺小脆弱的竹筏,都显示着当年那场战争的残酷,战士们不仅要克服自然的挑战,还要同时应对着来自敌人的攻击,可谓是艰难无比。然后展出的是来自民众对解放军的支持,有粮出粮,无粮出人,甚至有年纪轻轻就上前线的小战士,小船工。纪念馆末尾,是红色的墙配上醒目的金色大字“人民的胜利”,正是对这场战役的精确总结。最后从阴暗的展厅出来,一步步走上洁白的楼梯,也是象征着黑暗历史的结束,光明生活的到来。参观完这座纪念馆,队员们纷纷表示新中国是解放军打出来的,更是人民齐心取来的,胜利来之不易,铭记历史才能更好的开拓未来。

梅园新村纪念馆——没有硝烟的战役
梅园新村纪念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见证地。展馆内的史料揭示出1946到1947年间共产党们的艰辛谈判交涉历程。小队来此处考察,近距离了解这场“战争”。
在梅园新村纪念馆内,展示的是这场谈判的过程,资料和场景。这些资料都显示出当时谈判的艰难,共产党人举步维艰,但是还是沉着冷静,化险为夷,为和平谈判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馆外则是更加贴近历史的谈判代表住址。房子不大,但是住的人却不少。楼梯仅可给一人同行,床也是狭窄破烂的。早期的革命家们就是住在这种简陋的环境中。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小队成员了解到,革命家刚从监狱中出来,就只能和一家五口挤在如此狭小的房子里,条件可谓是艰苦无比。这不禁引发了大家的思考,是什么让他们在这种条件下坚持下来的?答案是信仰,是解放全中国,实现人民幸福和国家富强的愿望,让他们不断坚持,不断争取,最后终于获得如此机会。

八路军驻军办事处纪念馆——时间短,大功劳
实践小队来到这个仅存在三个月却立下大功劳的办事处纪念馆,实地考察这座小小的楼房及其背后的人员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从纪念馆所展示的内容,队员可以了解到,这样一幢隐藏在小巷子的小楼,仅三个月营救了一千余名政治犯,恢复其他地区的党组织,采办军需等。房子狭小昏暗,却能做出如此事业,得益于伟大的党的指挥,在当时重振了人们对共产党的信心。共产党人不仅勇于杀敌,更能与群众鱼水情深,这才得广泛拥护。
在参观完展馆后,成员纷纷表示今日之和平来之不易,八路军的平易近人,收获颇多。
 
校内活动——总结与交流
此次实践活动除了进行的实地考察之外,还有在校内的娱乐性活动,让成员们寓教于乐,更好的体会实践主题。
团队采用年轻人们更喜欢的剧本杀与小游戏的形式,沉浸式体验抗战时期的场景,经历“生离死别”,共同抗战。进行“长征”小游戏,在活动中了解长征故事,更加深印象。再观看一场关于抗战的电影,感受当时的抗战艰难与牺牲,感叹如今的来之不易。最后是总结与交流环节,由组内主持人带领大家回顾这几天实践的内容,总结成员心得,讨论交流实践的点点滴滴,一起欣赏成员作品,进行朗诵和歌唱,抒发这几天的所见所得。
总而言之,此次实践活动圆满完成。队员们秉持着习总书记对于红色文化的指示,学习传承红色文化,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着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使文化代代相传,常看常新。
 
作者:毛敏    来源:毛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观“大河之治”—西农学子赴宁夏开展黄河流域调研实践纪实
  • 新能源照明助力道路碳减排—赴鄠邑区精准降碳暑期社会实践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