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青少年培养发展,学习先进模范力量,曲阜师范大学“墨香传古韵,文化绕新辉”实践队于2025年1月在临沂市郯城县刘湖村(又名博士村),开展访谈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学习刘湖村在对人才培养先进经验开展访谈,学习刘湖村培养高学历人才的优秀经验,宣传与发扬优秀的“博士”村乡风文化。
实践队一行抵达刘湖村后,首先来到了刘湖村村委会,采访当地的村委书记。在实践访谈的过程中,实践队员开门见山的询问了村委刘书记刘湖村为何能培养出如此多的博士,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教育政策和背景?刘书记说:“我带你们转转就明白了。”
加强学习观念,发扬学德学风在刘书记陪同带领下,实践队员率先来到了刘湖村博士巷。博士巷内干净整洁,巷子附近的墙壁上写满了“崇文好学,志存高远”“天道酬勤”等内容,各家各户的门口还张贴着自家的家风家训。刘湖村的博士巷不足百米,但是文化氛围浓郁,巷子的墙上还悬挂着一幅《励志百印图》。刘书记说:“学习也是一条长征路!我们的目标是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们打造一个乐学好学的环境,而不是揠苗助长,去逼迫孩子们学习。”
贯彻发展理念,发挥榜样力量深入巷中,巷道两边坐落着几户人家, 他们的门前都挂有博士之家的牌子,旁边甚至有专门的“光荣榜”进行表扬,展现着榜样的力量。刘书记说到:“村里的孩子从不攀比谁吃得好、穿得好,而是比谁学得好。村民更是以家里走出大学生而倍感骄傲。”在这种氛围下,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学习,并以“光荣榜”上的哥哥姐姐为目标,努力学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去年的优秀毕业生刘保泽,他从小受到村子里的学习氛围感染,而今成功考入了南京农业大学,当谈及他如何成长的如此优秀时,刘保泽的回答是:“很感谢村里出了这么多人才,他们给我以精神上的引领。”
启后承前,科技兴农继续在村子中走访,实践队员们还看到了村里设立的图书馆、大学堂、博士书吧、孝善文化廊等,为孩子们的课后学习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刘主任还向实践队员们介绍到,村内每年都会发放相应的奖学金对孩子们进行鼓励,更有专门的助学金用于支持孩子们求学深造。
回到村委会,刘书记与实践队员交流刘湖村的文化建设心得。刘湖村的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里良好的乡风、家风养育着优秀的人才,背后浓缩着村民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努力。从刘湖村走出的人才,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养育他们的一方水土。“心怀桑梓,反哺家乡”是刘湖村走出去人才的共同心愿。刘继芳是村子里走出的第一个博士,目前就职于中国农科院信息所。他利用所学的知识助农兴农,帮助村里人打造出了远近闻名的特色农产品“五色米”。

经过本次访谈实践,实践队员们切身感受了郯城县刘湖村的乡风文化。教育强,则人才旺;科技兴,则乡村兴。如今,乡风筑底,人才先行的乡风已成为刘湖村全面发展的“内核”动力,成为沂蒙老区文化发展的重要缩影,指引沂蒙人民向着更美好、更富足的生活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