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引领数字与防诈关怀之旅
在数字化时代,科技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老年群体在享受数字便利方面却面临诸多困境。一方面,许多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操作一知半解,无法充分利用其丰富功能来便捷生活、与外界顺畅沟通。另一方面,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老年人由于对新事物接受速度较慢、信息甄别能力相对较弱,极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遭受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
敬老院作为老年人群体相对集中的场所,汇聚了众多渴望学习新知识、渴望融入现代社会却又缺乏有效途径的老人。同时,敬老院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够集中开展工作的平台。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海助银龄,爱心映晴空”社会实践队决定于2025年1月份深入敬老院,调查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并宣传防诈骗知识,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增强他们的防诈骗意识,让他们在数字时代也能安享幸福、安全的生活。队员们首先集中在一起,详细分配了各自的工作职责,确保每一项任务都能有序进行。队员们手持一叠叠精心设计的纸质版的调查问卷和提前制作的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分成几个小组,分散到敬老院的各个角落,开始了与老人们的深入交流。

在访谈过程中,队员们发现,老人们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据统计,有将近一半的老人仍在使用功能简单的老年机,甚至有部分老人没有手机。而另外三分之一左右的老人则配备了智能手机,虽然使用频率和熟练程度各异,但他们普遍表现出对新技术的好奇和尝试。对于这些没有智能手机的老年人,队员们将访谈的重点放在了他们是否接受过陌生电话,尤其是那些疑似诈骗的电话上。
队员们了解到,虽然很多老人使用的是老年机,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接到过陌生电话。有的老人表示,经常会收到一些推销保健品或保险的电话,有的甚至声称他们中了大奖,要求提供银行信息。队员们详细记录了这些情况,并询问老人们是否听说过、经历过,或者身边有人经历过诈骗事件。针对这部分老人,队员们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诈骗知识讲解。他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诈骗电话的特点,比如通常会以紧急情况为由,要求老人立即做出决定,或者要求老人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等。队员们还提醒老人们,遇到此类情况时,一定要保持冷静,不要轻信,最好能够与家人或朋友商量,或者直接拨打官方电话进行核实。此外,队员们还向老人们普及了一些基本的防诈骗知识,比如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不向陌生人汇款等。他们还鼓励老人们,如果有机会,可以尝试学习使用智能手机,这样不仅能与家人保持更紧密的联系,也能通过手机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提高自身的防骗能力。

实践队的其中一名队员看到了坐在外面的刘大爷,实践队员们深知,与老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是进行深入交流的前提。因此,他首先与刘大爷进行了亲切的日常对话,询问他的生活起居、兴趣爱好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话题却有效地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老人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敞开心扉,与实践队员建立起了一种温馨的互动。随着交流的深入,实践队员适时地将话题转向了活动的主题——防诈骗知识的普及。他针对老人可能遇到的诈骗情形提出了问题,老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一一为实践队员解答疑惑。这种双向的交流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不仅让队员们收集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让老人们感到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得到了重视。
在与刘大爷的访谈中,队员发现他对当前的诈骗手段有着一定的了解,并且展现出了极强的防范意识。刘大爷语重心长地告诉实践队员:“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有什么好处轻易就能得到,那背后肯定会有代价。”他的这番话让队员印象深刻。刘大爷还分享了自己的防诈骗手段:面对陌生电话,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直接挂断,这种果断的态度让他在面对诈骗电话时能够有效避免上当。他还提到,自己平时会关注新闻和社区宣传,了解各种诈骗案例,从而提高自己的防骗能力。此外,刘大爷还表达了对国家优抚政策的满意之情。他提到,国家对像他这样的老年人提供了很多关心和帮助,让他们在晚年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保障和福利。对于国家推出的一系列防诈骗政策法规,刘大爷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他认为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老年人的防骗意识,保护了老年人的财产安全。

此次实践活动只是一个开端。未来,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基础,持续关注老年群体的需求。一方面,进一步加大在敬老院以及其他老年群体集中场所的活动力度,丰富活动形式,深入开展智能手机教学和防诈骗宣传,帮助更多老人跨越数字鸿沟,增强防骗能力;另一方面,将活动范围逐步拓展到社区、乡村等更广泛的区域,让更多的老年人受益,真正助力老年群体在数字时代安享幸福、安全的生活,让关爱在每一位老人心中传递,让实践精神在助老之路上不断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