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汀州匠心”非遗剪纸文化实践队开展 “素纸雕镂绘新卷,汀州遗韵映乡土”主题 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1-27     阅读:
近日,“汀州匠心”非遗剪纸文化实践队深入长汀县,对当地两项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剪纸和刻纸龙灯展开实地调研,并与这两项非遗的传承人进行深度交流访谈,探寻其传承故事与面临的挑战。
在长汀县的一间古朴工作室后院里,实践队成员采访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客家剪纸传承人刘白先生。刘白先生介绍,客家剪纸历史源远流长,最初源于民间的节庆习俗,百姓们用剪刀剪出精美的图案,贴在门窗上,增添喜庆氛围。随着时间推移,剪纸艺术不断发展,融入了当地的客家文化元素,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都成为创作题材,风格细腻而富有生活气息。


图为采访剪纸传承人 严鹭敏供图
然而,在社会变迁进程中,客家剪纸也面临困境。刘白先生坦言,一方面,现代快节奏生活使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关注度降低,愿意潜心学习剪纸的人愈发稀少,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另一方面,工业化加速,机器生产的廉价剪纸充斥市场,挤压了手工剪纸的生存空间。尽管刘白先生一直致力于通过举办剪纸培训班、参加文化展览等方式推广剪纸艺术,但成效仍需提升。
次日,实践队成员前往位于长汀县童坊镇彭坊村的长汀客家刻纸龙灯传习所,拜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刻纸龙灯传承人张延玉先生。与客家剪纸类似,刻纸龙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最初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演变为元宵节习俗,各家各户将点烛灯笼用撑杆连接成龙身,共聚成五彩斑斓的刻纸龙灯,这寓意客家人民相互团结、凝聚成龙。制作刻纸龙灯工序繁杂,涵盖刻纸、裱糊、组装等多道工序,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张延玉先生表示,刻纸龙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长汀人民团结奋进精神的象征,每逢重大节日,龙灯舞动,热闹非凡。

图为采访刻纸龙灯传承人 严鹭敏供图
谈及传承与保护,张延玉先生感责任重大。为了让刻纸龙灯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他积极走进学校、社区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年轻一代对刻纸龙灯的兴趣。此外,张延玉先生还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布制作过程视频,扩大刻纸龙灯的影响力。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刻纸龙灯多次参加大型非遗文化交流活动,声名远扬。但张延玉先生也指出,目前刻纸龙灯在传承和发扬过程中仍然面临资金短缺、场地不足、传承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刻纸龙灯的进一步发展。
此次调研采访让实践队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客家剪纸和刻纸龙灯作为长汀县当地的文化瑰宝,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让这些非遗文化项目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需要个人、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同时,我们也深刻的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有更多的青年人加入传承保护的行列,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投稿人:吕锦煜 作者:严鹭敏 林婧怡
作者:严鹭敏 林婧怡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子返家乡: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赴阜阳市博物馆革命专区实
  • 探寻红色记忆,赓续红色基因
  • 为了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造就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1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传承红色基因,探
  • 01-27
  • 以奉献之犁,深耕青春
  • 以奉献之犁,深耕青春
  • 公益精神,是一种深植于心的力量,以无私的奉献和真挚的关爱为基石,致力于改善社会,让世界因我们的善举而更加美好。
  • 01-26
  • 深入电力设备制造,探索高精度零部件加工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