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 “三农” 工作的总抓手。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福建农林大学大学生研习社 “福韵寻春” 实践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围绕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主题,深入基层、扎根乡村, 于1月13日赴宁德屏南前汾溪村美育实践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访谈、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基地赋能强动力 文旅融合绽芳华 前汾溪村美育实践基地依托中国美术学院“乡土为学院”的理念而创办,即前汾溪谷社会美育综合实践基地,是一处集“艺术教育+研学旅行+康养文旅”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该基地原为屏南县屏城乡前汾溪村的林业站、供销社、粮站旧址,经过改造后,现已成为拥有展馆、图书室、会议室、教室、食堂、宿舍楼、专家楼等完善设施的综合性实践基地。

作为社会实践和研学旅行的重要场所,前汾溪谷社会美育综合实践基地已接待了来自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省内外多所院校的师生,开展了校外实践、党建会议、写生创作等多种活动。这里不仅为各类团队提供了优质的实践平台,还带动了屏南县的研学旅游发展。
美育展厅呈雅韵 心灵之窗映春晖 在驻地学姐汤明珠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与公益品牌密切合作的乡野艺校等社会美育展厅。
自然美育润童心 走进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系列以“艺术疗愈+自然美育”为主题的作品。乡野艺校团队通过前期调研、理论应用和策划设计,研发出了一系列适合乡村儿童的艺术疗愈课程,如“我与乡野的记忆重构”“小小宇宙——感知自我的能量”等,旨在帮助孩子们更多地关注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并提升他们的情绪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节日活化展魅力 展厅中还有一系列以“节日快乐”为主题的作品,这是乡野艺校推出的第二个项目。该项目试图以节日活动来“活化”乡村,再现村庄与村民的故事,以此来优化社区氛围。例如,他们恢复了前汾溪村中断了多年的“三月三祭水节”民俗活动,并成功组织村民编制了一条长达120米的稻草龙,让整个村庄的男女老少都齐聚观看,沉寂的村庄一下热闹了起来。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村民对民俗节日的认知,也加强了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为乡村活力注入新元素。
农艺结合添活力 展厅还展示了乡野艺校在生态农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他们通过“生态农业1+N”项目,结合美育和农业,引导村民提升生态种植观念和农产品包装意识,以文创设计为产品赋能,让村民们发现了农产品销售的更多可能性。该项目不仅助力地方农业发展,也让村民对农业生产有了更多信心与期待。

在乡野艺校的社会美育展厅的参观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乡野艺校团队对乡村美育事业的热情和执着。他们在关注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的同时,也致力于挖掘和传承乡村文化,通过艺术的方式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美育作为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手段,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越来越多像乡野艺校团队以及福建农林大学 “福韵寻春” 实践队这样的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乡村美育事业必将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广大乡村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