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指尖上的“世纪非遗”:邂逅剪纸艺术】

发布时间:2025-02-07     阅读:
        1月25日,沂水县图书馆热闹非凡,“图书馆里过大年”之“书香大集”活动正在火热开展。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逐飞队队员作为图书馆志愿者,穿梭在满是文化气息的活动现场。在一个陈列着精美剪纸作品的摊位前,队员们邂逅了陈孝娟老师。
 
         陈老师曾是临沂大学的教授,如今在老年大学从事教学工作,她满脸笑意地告诉队员们,自己现在有二三十个学员。交流间,陈老师打开了话匣子,回忆起了自己的非遗求学之路上的一些小事,如在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实习时,她前往潍坊,不惜以旁人看来不菲的价格,购入几幅木版年画,这些年画如今被她视作珍宝收藏着。在她心中,这些年画承载的不仅是艺术,更是非遗文化的厚重传承。



        谈到剪纸,陈老师口中面上满是自豪。她向队员们着重介绍了剪纸作为“世纪非遗”的独特地位,还兴致勃勃地展示了一系列她的得意之作,有象征生活富足的“年年有余”、寓意吉祥如意的“葫芦(福禄)双全”、融合了新年元素的“梅花与蛇”,还有当地过年必不可少的“萝卜钱儿”,并特意强调这些都是纯手工制作。每一幅剪纸都倾注了她的心血,是传统技艺与个人情感的完美融合。 

 
        我本就对这类手工工艺品兴趣浓厚,在众多作品中,一幅以“福”字为主体的剪纸格外吸引我。它以独特的构思,将“福”字的右半部分巧妙地刻画成葫芦的形状,葫芦肚里剪出两条灵动的锦鲤和娇艳的牡丹花。锦鲤代表着年年有余,牡丹寓意富贵吉祥,再加上葫芦谐音“福禄”,整幅作品构思精巧,每一处细节都蕴含着美好的期许,让人不得不赞叹剪纸艺术以小见大、承载深厚文化内涵的魅力。这不仅是一张剪纸,更是传统文化在指尖绽放的艺术之花,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祝福以最质朴又最精美的方式呈现出来。



     
         我挑选了这幅作品,还幸运地与陈老师合影留念。之后,我虚心向她请教剪纸的材料和方法技巧,陈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的经验,言语中满是对我们支持和喜爱剪纸这项非遗事业的感激。通过这次交流,我深刻体会到非遗传承的不易,它不仅需要匠人们的坚守与传承,更需要我们新一代的关注与热爱,只有这样,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熠熠生辉,延续千年的艺术魅力。
作者:郭一弘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郭一弘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绽放在基层,安徽工业大学学子传递温暖情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文化宣讲进新村,盘扣艺术绽芳华
  • 重拾青春记忆,传递大学风华 --河海大学学子寒假返校宣讲活动纪实
  • “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寻迹传薪,医路践真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