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鱼丸香盈巷,海文食韵长:“潮起东南”实践队走进连江黄岐,感受连江鱼丸历史变迁

发布时间:2025-02-12     阅读:
福州的优势在于江海,福州的希望在于江海,福州的出路在于江海,福州的发展也在于江海。2025年2月5日下午,集美大学“潮起东南·逐梦连江”实践队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董立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福州市连江县的福州鱼丸博物馆与禹先生食品有限公司,探索连江鱼丸的发展历史,体会其中蕴含的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
实践队首站抵达福州鱼丸博物馆,在展厅的指引下感受连江鱼丸的历史变迁、制作工艺、文化传承。在寻根厅,透过斑驳的照片看鱼丸的起源,找到鱼丸之“根”;在寻味厅,了解传统鱼丸制作的“七步”法,并通过先进的现代科技观摩传统鱼丸制作工具的演变,追溯鱼丸之“味”;在寻福厅,看品类多样的鱼丸文创产品,在“百福”之中感受鱼丸于福州的重要地位;在寻缘厅,先进的科技与古老渔家故事的结合,诉说着鱼丸兴起之“缘”;在寻渔厅,连江渔民的聪明才智映入眼前,小鱼丸带动大渔业的发展。“既要靠海吃海,又要养海耕海”,在展厅最后,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福州鱼丸博物馆是非遗文化与现代经济的优秀结合,是连江县文旅产业的发展亮点,以地方特色产业带动城市发展,是连江县文旅融合发展的代表。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福州鱼丸博物馆参观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福州鱼丸博物馆合影
实践队第二站为禹先生食品有限公司,与福州市非遗传承人林禹先生就“连江鱼丸”展开交流,共溯连江鱼丸的历史发展之路。连江靠海而生,因海而兴,家家户户都有制作鱼丸的传统,一粒鱼丸饱含着连江人民与海洋的深厚联系。林禹先生的生活离不开鱼丸。从纯手工“七步法”,到机器制作逐步取代人工以获得更高效益,再到重提“手工鱼丸”,林禹先生始终将“做好一粒鱼丸”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除了不断创新设计鱼丸制作的工具、配比等等,林禹先生还重视连江黄岐鱼丸文化的传承,其建立连江黄岐鱼丸传承示范基地,同学校、社区等机构联合,不断宣传鱼丸文化。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福州市级非遗项目连江黄岐鱼丸制作技艺传承人林禹交谈
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市级非遗项目连江黄岐鱼丸制作技艺传承人林禹与马祖乡亲曹常斌携手合作,推出一半由连江鱼丸、一半由马祖鱼丸组成的“两岸鱼丸”。该鱼丸产品的包装印有连江和马祖的地标性灯塔图案,寓意为“照亮回家的路、温暖两岸民众的心”。“两岸鱼丸”不仅是一个美食产品,更是两岸文化的纽带,这是林禹先生作为一位非遗传承人的赤诚之心,以“小鱼丸”带动两岸“大情缘”。(图/文来源:程涵琪、赖杰鑫)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林禹先生于连江非遗文化鱼丸会客厅前合影
 
作者:程涵琪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鱼丸香盈巷,海文食韵长:“潮起东南”实践队走进连江黄岐,感受连江鱼丸历史变迁
  • 点亮元宵,阿克苏社火志愿暖行
  • 点亮科技之光:走进人工智能科普课堂
  • 智探金银宝,赋能夕阳红——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会计学院开展智慧健康养老服务管理实
  • 返家乡社会实践:古韵汀州绽新颜,问卷调研启新篇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