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双坊遗珍:在精雕细琢中触摸历史温度
2025年2月1日,曲阜师范大学文博小分队走进"中国牌坊之乡"单县,开启为期12天的文化解码之旅。实践首日,队员驻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寿坊与百狮坊,在讲解员的指引下,用设备记录下令人惊叹的建筑细节——百寿坊百余个篆体"寿"字如星斗排布,正间额枋的祥云飞鹤展翅欲飞;百狮坊108只石狮或戏绣球或抚幼崽,缠枝牡丹透雕深入盈尺,展现出清代工匠"以石为纸、以凿为笔"的巅峰技艺。

(图为单县百寿坊。谢畅 供图)
"这些看似静止的石刻,实际藏着动态的艺术语言。"讲解员指着百狮坊檐下"游龙穿云"的浮雕说道。通过比对《单州志》等史料,团队梳理出牌坊建筑中"喜鹊登梅""牡丹舞蝶"等30余种纹饰的吉祥隐喻,为古建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活化历史记忆:青春视角讲活文物故事
(图为实践队队员正在开展志愿讲解服务。谢畅 供图)
"大家看这组'鸾凤对翔'浮雕,它讲述的不仅是朱氏救母的孝行,更隐藏着古代女性的生命叙事......"2月6日,在百狮坊景区,实践队员创新采用沉浸式讲解,将旌表故事与纹饰解读相结合,吸引游客驻足。团队特别设计的"纹饰猜谜"等互动环节,让游客在指尖触摸中读懂石刻密码。
队长指出:"让00后用Z世代语言重构文物叙事,是本次实践的重要突破。"
(通讯员:谢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