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烟云漫散时,一抹天青为汝来”为了发展家乡文化,探寻河南汝窑的发展与传承,近日,“汝至德心,窑中有瓷”实践队深入河南汝州,进行了一次有关汝瓷文化的寒假调研活动。这次活动不仅使队员们近距离接触到了汝瓷,系统梳理了汝窑的历史脉络、制作工艺及其文化价值,也让队员们为家乡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汝窑始于唐,兴于宋,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地位卓然。汝窑以独特釉色著称。天青色如雨后初霁的天空,纯净淡雅,尽显自然之美。器表开片纹理独特,如冰裂蝉翼,疏密有致,增添古朴韵味。造型简约典雅,线条流畅,多仿青铜器、玉器,庄重中见精巧。因烧制工艺复杂,成品率低,传世汝窑稀少,更显珍贵,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散发独特艺术魅力。然而,汝窑在当代面临知名度不足、宣传方式单一、市场混乱等问题。所以本次实践队通过调研旨在推动汝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升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和经济价值。
实践队在第一天抵达了河南汝州后,驱车来到了汝州市的青瓷博物馆,此馆采用汝瓷经典器型葵花洗造型和莲花温碗造型,外围玻璃幕墙缀以冰裂纹窗花。馆藏文物有千余件,分陶瓷、石器、瓷器、铜器、杂项等,珍贵文物更是馆藏其间。通过讲解员的介绍和带领,队员们参观了珍藏的“汝瓷天青釉洗”,其光亮莹润,开片密布,裹足满釉支烧,乃北宋宫廷御用佳品。同时其馆藏的“汝瓷荷叶口瓶”,器形高大庄重,天蓝色釉层匀净,也是北宋时期珍品。参观之后初步领略到了汝瓷之清秀烟雨魅力,让人不禁感慨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

之后实践队便是来到了汝瓷有关的制瓷工坊。在这里队员们参观了汝瓷制作坯房,观看了汝瓷师傅们的制作工艺和流程,在于师傅的交谈中,师傅感慨到“汝瓷烧制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因为汝瓷烧制使用当地富含天然氧化铁等矿物的原料,先氧化气氛,后还原气氛烧制而成,其烧制技艺独特,要求严苛,成品率极低。想烧制一件好的汝瓷,需要拣选品质原矿、计算最佳配方、精细工艺流程、制定烧成制度、采取冷却方式,汝瓷的生产周期需要六年,其中泥料要露天风化五年,泥饼要装袋密封陈腐半年后才能制坯,历经108道工序方可成器。但是为了更好迎合当下市场,所以现在的汝瓷制作中采用了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汝瓷可以更快更好的制作完成,供人们欣赏收藏。

最后队员们来到了汝州市的汝瓷小镇,这里承载着千年汝瓷文化的深厚底蕴。踏入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错落有致,随处可见汝瓷元素。小镇集汝瓷生产、研发、展示、销售于一体,不仅是汝瓷产业的核心区,更是游客感受瓷韵魅力的绝佳之地。在这里实践队在作坊里参观匠人们的雕琢与制作,他们传承古法,恪守本心。但是根据对一位匠人介绍也发现了汝瓷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像技法失传而与大众生活距离较远,或是缺乏创新推广度不足。虽然产生了一些问题但是匠人们以及政府也在不断的改进完善促进发展,希望汝瓷被更多人所知晓发掘。
同时为了更好的宣传汝瓷文化,实践队也采取了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法,不仅有线下的调研考察,也有线上的宣传普及,他们制作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并加以宣传,同时也制作了精美的视频发布到媒体平台,为汝瓷文化的宣传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队员们收获颇丰,“行而上者谓之道,行而下者谓之器”。汝瓷既有其器,也有其道。他的简约大气,古朴典雅的造型和纯净含蓄的釉色,于朴素中隐含使人心平气静的意蕴,给人以温润、内敛的感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美学精神。汝瓷的烧制所追求的正是这种不加装饰,返璞归真的自然之感。实践队也希望通过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份天青珍宝被更多人所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