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历史,1月27日,安徽工业大学文化传承团以云团队的形式走进亳州市蒙城县、淮南市寿县和阜阳市开展“溯源历史,传承文化”为主题的青年学子家乡行社会实践活动。
1月27日,实践队员孙静雯同学走进隐贤古街进行参观调研,领略古镇的美好风景。
图为实践队员拍摄隐贤古街样貌。孙静雯供图。
隐贤镇人文荟萃,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寿县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2013年,隐贤老街被评为安徽省首批“传统古村落”;2016年,隐贤镇又被评为安徽省“千年古镇”;2019年,隐贤老街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名录。
图为实践队员拍摄隐贤古街样貌。孙静雯供图。
实践队员抵达古镇后,通过对居民的采访,了解了古街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同时了解到该镇加大对老街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清理垃圾、治理污水、美化街道。加强对老街周边的绿化建设,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经过这次调研,实践队员发现隐贤古镇不仅是一处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座承载着乡愁与记忆的精神家园。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隐贤古街。孙静雯供图。
实践队员侯华晴同学与蒙城县团委举办的家乡行活动中的百位学子一道游览家乡,走进万佛塔进行参观调研,感受千年文化。“一塘清水石佛影,微波击岸柳成荫”满目美景,皆因这一座佛塔增添了别样的韵味——万佛塔,因塔身内外镶嵌琉璃小佛八千余尊而得名,过去僧人用金刚、琉璃、玛瑙、砗磲等七种宝物对塔进行了修饰,因此此塔也称为宝塔。
图为讲解员向实践队员讲解万佛塔的历史。侯华晴供图
此塔建于北宋崇宁元年,也就是公元1102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塔的总体高度为42.6米,共有13层,13在佛教里是个吉祥的数字,代表着功德圆满。另外13也是佛塔层数的顶级配置,足见它在佛教文化中的显赫地位。一般情况下,游人最高可攀登到第10层,从外观上看,此塔为八角八层八面,每层八角皆悬挂风铃。微风吹来时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非常悦耳动听。
图为蒙城县青年学子合影。侯华晴供图
旬月来去,旧事可歌。传统文化,大美之堂。实践队员巫子涵在安徽省阜阳市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东城河古城门遗址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阜城东城墙路与颍河西路交叉口东北侧,是阜阳老城东门墩台和瓮城的遗址。这里曾是阜阳古城的重要门户,承载着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底蕴。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东城河古城门历史。巫子涵供图
东城河古城门遗址景观岛在设计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在景观岛西南侧,一块景石上书“古城远忆”四个大字,表达了对历史的缅怀。入口处的市花——荷花地雕,以及广场上的诗词地雕,如“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鱼肥鲙如玉”等,都为这片区域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这些文化元素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让人们在休闲中感受到阜阳的历史文化底蕴。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景石。巫子涵供图
东城河古城门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它提醒着我们,城市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历史为代价,而应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通过这种方式,阜阳市不仅保留了城市的历史记忆,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东城河古城门遗址景观岛的开放,是阜阳市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一步。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示意图。巫子涵供图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却给实践队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回忆。大家不仅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带着这份收获和感悟,继续前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