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三),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泉山社区上演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元宵民俗盛宴。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筑梦健康”实践队’仙韵传薪’小分队到达现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板凳龙圈灯”活动,吸引了超2000名参与者与数万名游客,以长达6公里的“灯龙”巡游、无人机天幕秀、烟花盛典等特色项目,展现莆仙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现代创新。
板凳龙圈灯习俗可追溯至明代倭患时期,村民以连接灯桥的浩荡队伍虚张声势,吓退敌军。如今,这一活动成为凝聚社区的重要纽带:各姓氏家族组成独立“灯龙”,通过“团灯”仪式象征邻里和睦。泉山社区居民刘伟泽表示:“扛龙头不仅是荣誉,更需团队协作,这正是传统文化的精髓。”
——团结之力的千年传承——

晚17:10,泉山社区的板凳灯队伍集结于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每条板凳灯长约3米,缀满象征家族姓氏的花灯,由青壮年肩扛串联成“长龙”。19:15,龙头灯引领队伍蜿蜒巡游,鳞光闪耀如星河落地。18:40的“盘龙”仪式将活动推向高潮:以龙头为圆心,龙身盘旋成旋涡状,寓意“风雨同舟、众志成城”。
——民俗表演点燃节日激情——

巡游队伍中,鼓队与舞龙舞狮穿插表演,锣鼓声震天动地。据记载,此类表演源于明代抗倭时期,村民以声势震慑外敌,后演变为元宵庆典的固定环节,彰显莆田人民勇武精神。
——700架无人机点亮夜空——


三福集团无人机编队以中国龙、福袋等3D动态图案献上祝福,配合璀璨烟花秀,传统民俗与科技艺术碰撞出全新火花。
——全民参与的民俗嘉年华——
活动现场设置灯笼长廊、非遗展演区等打卡点,吸引上海摄影团队等外地游客。69岁的张卫芳感叹:“每条‘灯龙’都是团结的象征,年轻人参与传承更让人感动!” 未能到场的观众可通过直播云端共享盛况。
“百里明灯耀蛇年,千年仙作续传承。”莆田元宵以“村村有习俗、日日有活动”闻名全国,2024年更助力“中国春节”成功申遗。此次榜头镇活动不仅延续抗倭精神,更通过创新表达吸引年轻群体,为传统文化注入持久生命力。正如非遗传承人所言:“守住根脉,方能行稳致远;拥抱时代,才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