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之下,乡村发展迎来全新机遇与挑战。数字乡村建设成为破解乡村发展难题、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2025年2月11日与2月18日,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数字乡村调研团队深入云南省楚雄市与开远市,对两地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建设成果展开深度调研,探寻从“数字孤岛”迈向“融合发展”的转型密码。
产业融合:驱动乡村经济腾飞
开远市与楚雄市在产业数字化转型上均成果斐然。
开远市打造全国首个以“数字孪生”为基座的花卉全产业链平台,借助“慧农管家”系统,实现农业生产环节数字化整合。这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花卉品质和产量,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同时,数字水稻全产业链平台也成绩优异,创造可观综合产值。此外,开远市积极推动新业态融合,通过“兴电商、慧旅游、促休闲”战略,建成电商服务体系,培育电商品牌;打造智慧旅游导览系统,推出休闲农业旅游路线,激活乡村经济。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更是提升了产品市场信任度,为特色农产品开拓了更广阔市场。
楚雄市则围绕电商与物流协同发力,构建起市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拓展乡村电商服务站点便民功能。整合邮政、供销、快递等资源,打造“物流+电商+农产品”服务体系。“农村客运+乡村智慧物流”体系建设项目成效显著,推动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增长,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打通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基层治理融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在基层治理数字化方面,两地各展其长。
开远市开发便民基层党建“零距离”网格化智慧管理平台,将党务、政务、民生服务等功能整合,实现网格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事项网上办理。乡村振兴大数据平台、应急广播平台、“数字便民服务平台”等的建设,实现了对脱贫户、扶贫项目的精准管理和人居环境的网络监督。智能安防监控系统的引入,更是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实时监测异常行为,降低乡村治安事件发生率,提升村民安全感。
楚雄市以党建为引领,借助“一部手机治理通”构建网格化治理体系,实现对乡镇、村(社区)的扁平化管理。通过“威楚智慧党建”平台建立立体化指挥调度系统,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实施“互联网+平安乡村”战略,推动信息化防控体系建设向农村延伸,借助“庄甸小管家”等平台,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基层治理数字化。
惠民服务融合:共享数字发展红利
在惠民服务领域,开远市和楚雄市均致力于缩小城乡数字差距,提升乡村居民生活品质。
开远市实现教育、医疗网络全覆盖,成立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专科联盟,推行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数字人社”系统和“掌上就业”系统为居民提供便捷社保服务和丰富就业信息。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建成,推送线上文化活动,丰富了乡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在线教育平台的搭建,更是促进了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提升了乡村学校教学质量。
楚雄市同样通过“互联网+”筑牢民生保障网,实现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区域医共体平台和乡村数字校园建设稳步推进,旅游大数据平台建成。“一部手机就业通”帮助大量人口实现转移就业创业,社会救助平台、“法律服务机器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等为不同群体提供精准服务。“网络医疗”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让乡村群众享受便捷医疗服务。
此次调研,昆明理工大学数字乡村调研团队深入了解了楚雄市与开远市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创新实践与突出成效。两地从“数字孤岛”迈向“融合新局”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未来,应持续深化数字化在乡村各领域的应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乡村居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成果,实现乡村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活美好的愿景。(文/谭陈元然 苏亚男 夏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