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在应急一线闪光——大学生“返家乡”基层实践见证安全守护者的30天

发布时间:2025-02-23     阅读:

【数字里的安全防线】
翻开吴思涵的实践记录本,一组组鲜活的数字跃然纸上:参与建立覆盖全县78家重点企业的"四色风险分布图",核查382人次特种作业持证情况,整理12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数据。这些数字背后,是应急管理系统"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担当。"以前总觉得应急管理就是救火救灾,现在才知道,80%的工作都在事前预防。"李明在参与编制《春节值班手册》时深有感触。

1、24小时在线的守护者
除夕夜的值班经历让吴思涵终身难忘。应急指挥中心大屏上,46个危化品企业监控画面实时跳动,值班电话每隔20分钟就要接听一次乡镇报告。"我们的带班领导连续三年春节在岗,他说'群众过节,应急人过关'"。这种坚守在复工复产阶段同样延续,吴思涵参与的18家企业"开工第一课"督查中,发现并整改3起培训记录代签问题,确保节后安全生产"不断档"。

2、科技赋能的智慧实践
在参与"智慧应急"系统调试时,这个年轻人展现了独特优势。协助7家试点企业安装的"智慧用电"监测系统,能通过AI算法提前48小时预警电气火灾风险。"就像给城市装上了'安全体检仪'"李明比喻道。他参与制作的CO中毒防范"五个严禁"电子警示贴,通过手机端推送覆盖2.3万户居民,让传统安全宣传插上数字化翅膀。

3、青春与使命的双向奔赴
从最初分不清"通知"与"通报"的文种区别,到独立完成7份公文拟稿;从面对专业术语一头雾水,到能熟练操作应急管理综合平台,吴思涵的成长轨迹印证着实践育人的力量。"最触动我的是那些泛黄的应急预案手写稿,上面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记录着几代应急人的经验传承。"他在实践感悟中写道。


带着整理成册的12项重点工作清单和3份代表性成果,吴思涵即将结束实践旅程。但属于这座城市的守护永不落幕——应急仓库里300顶帐篷时刻待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仪持续运转,24小时值班电话始终畅通。这些青年眼中"既平凡又伟大"的坚守,正汇聚成"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答卷。

作者: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专业吴思涵    来源:李明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轻触家乡历史—探寻鲁南红色火种
  • 轻触家乡历史—探寻鲁南红色火种
  •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和对红色文化的敬仰,踏上了返乡探寻红色文化的征程,而中共鲁南第一支部旧址,无疑是这次
  • 02-24
  • 轻触家乡历史——揭开济南解放阁的历史面纱
  • 轻触家乡历史——东营红色记忆
  • 轻触家乡历史——东营红色记忆
  • 本报告旨在通过社会实践,深入挖掘东营红色文化的内涵,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并提出保护和传承红色文化的建议。
  • 02-24
  • 轻触家乡历史——菏泽巨野烈士陵园
  • 轻触家乡历史——淄博焦裕禄纪念馆与桓台县烈士陵园
  • 轻触家乡历史——淄博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
  • 轻触家乡历史——滨州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
  • 轻触家乡历史——聊城发展故事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