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当我们弯腰捡起垃圾时,历史在掌心发烫

发布时间:2025-02-26     阅读:

01 清晨六点的扫帚声 

2025年1月6日,济南零下7℃。  

天还没亮透,我们五人攥着冻僵的手指,在石麟山烈士陵园的台阶上扫落叶。冰碴混着奶茶杯在簸箕里叮当响,半山腰传来早锻炼老人的收音机声:“今日济南空气质量良……”  

直到李大爷拄着拐杖出现。

这位62岁的退休邮递员,从我们扫到第三级台阶时就跟在身后。他忽然蹲下身,用枯树枝拨开我们刚清理的落叶堆:“丫头,这底下埋着东西。”  

——一块巴掌大的青石板上,歪歪扭扭刻着“1948.9.16 王”。  

 02 邮递员与他的“特殊派送”

李大爷的童年记忆,是从陵园砖缝里长出来的。  

“那会儿我常翻墙进来捡松果,总撞见穿蓝布衫的老太太,挎着竹篮往墓前摆窝头。”他摩挲着那块青石板,“她们说,这些战士有些是村东头李家的二小子,进城卖菜再没回来;有些是外乡人,连块像样的墓碑都没有。”  

最震撼的细节藏在祭品里:

- 戴毡帽的老木匠每年在无名墓前放一把刨子  

- 挎药箱的赤脚医生总留下几片阿司匹林  

- 刻着“1948”日期的铜锁,后来被发现属于济南战役牺牲的锁匠  

“现在年轻人放奶茶,倒也算种新式供奉。”李大爷笑着,眼角堆起皱纹,“就是这吸管插土里怪扎眼的。”  

03 墓碑上的樱花与红缨枪 

在墓园东北角,我们发现一座特殊墓碑:  

宫川英男(1918-1945)

日本籍 • 中共党员 • 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  

 

“当年我也纳闷,抗日烈士陵园咋葬着日本人?”李大爷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旧杂志。1983年的《齐鲁文史》记载:  

这位日本山梨县青年,被强征入伍来华,却在目睹日军暴行后携枪投诚。他编写《士兵之友》反战刊物,用日语向碉堡喊话劝降。1945年6月,为保护机密文件,他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  

更触动我们的,是他写给母亲的诀别信:

“请把我埋在山东,这里有人懂我的樱花与红缨枪。”  

04 济南城头的血色家书

距宫川墓二十步,立着魏金三烈士的衣冠冢。  

这位长清本地儿郎,23岁组建“抗日铁血锄奸团”,带人炸毁日军汽油库。1942年牺牲前夜,他在油灯下写家书:  

“若儿战死,望父在村头栽棵槐树。夏日槐花开时,便当见儿归。”  

我们在档案馆找到泛黄的《大众日报》:  

1948年济南解放次日,一位大娘抱着槐花饼在城门口苦等三天。后来人们才知道,她五个儿子都埋在了石麟山。  

05 当外语生遇见血色密码

作为外国语学院学生,我们尝试用专业触摸历史:  

破译宫川英男日记

他独创的“日语-山东方言”混写密码,比如用“桜散る”(樱花凋落)代指“日军败退”  
重译魏金三绝笔信

原句“槐花落时莫伤怀”,我们讨论后译为:“When the locust blossoms fall, they’re just making way for new buds.”(槐花凋零,是为新蕾让路)  

扫墓时偶遇的日本留学生佐藤,让我们看见更多可能:

他跪在宫川墓前用中文说:“前辈,现在大阪的中学生都知道您的故事——我们学校走廊挂着您穿八路军装的照片。”  

06 给石麟山的未来提案

结束一天实践前,我们根据所见所闻以及怀着对烈士们的敬畏之心写下了《多语种红色记忆计划》:  

① 方言二维码墓碑

扫码收听烈士家乡方言朗读生平(录制宫川英男日文原声、魏金三长清方言版)  

② 跨国故事交换站

与日本山梨县、俄罗斯伏尔加格勒等国际烈士陵园共建网站,可在线献花并收听翻译版故事  

③ “战时邮路”研学路线

沿李大爷年轻时送信的乡道,设置魏金三秘密交通站情景还原点  

07 装在环保袋里的历史课  

最后清点工具时,发现我们:  

- 捡了17斤垃圾,也捡到3枚弹壳、半截皮带扣  

- 扫净12座墓碑,也记下12段人生  

- 冻红10根手指,也温热5颗心脏  

 

返程出租车上,队友忽然说:“以前总觉得爱国要轰轰烈烈,现在才懂——记住宫川英男腰带扣的锈迹,也是种爱国。”  

这大概就是石麟山教给我们的事:

历史不在玻璃展柜里,而在奶茶杯与子弹壳共存的土地上。  

当我们俯身捡起垃圾时,  

指尖触碰的既是当下的责任,  

也是八十年前某个战士倒地时扬起的尘。  

 

 下次清扫日,要一起来听墓碑讲故事吗?

 

作者:毕会泽 张悦 张东雪 刘琦 徐梦琪    来源:赤旗先锋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 当我们弯腰捡起垃圾时,历史在掌心发烫
  • 武大学子赴湖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调研活动
  • 返家乡:塔里木测绘专业学子传递地理智慧薪火
  • 丈量桑梓:塔里木大学测绘工程专业学子的返家乡实践
  • 测绘学子归乡行:播撒地理火种,照亮童梦前路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