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信息学院赴山东聊城、江苏南通社会实践团关于山东江苏两地高考生择校相关因素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5-02-28 阅读:
一、背景
随着每年高考的结束,数以万计的高中生将迈入他们人生的新阶段——大学生活。选择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决定。而东北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学科丰富的综合性大学,一直以来都吸引着大量有志向的学子选择报考。为了让即将步入大学校门的高中生们更好地了解东北大学,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返校宣传活动。这些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及家长展示学校的教学优势、科研成果、丰富的校园生活以及广阔的就业前景,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他们的选择提供更加充分的信息支持。
返校宣传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帮助高中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做好充分准备,消除他们对大学生活的陌生感与不安,激发他们对未来学术与职业发展的兴趣和规划。通过宣传,学校能够展现其在学术研究、创新创业、国际交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增强潜在学子的信心,为他们顺利过渡到大学生活提供有力支持。
为确保返校宣传活动的有效性与针对性,东北大学返校宣传调查队伍决定开展这项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将收集高中生对返校宣传的反馈,了解他们在选择学校时最为关心的因素,评估宣传活动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分析学生对学校的认知及未来期望。这项调查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当前宣传中的不足,还能为未来的宣传策略提供宝贵的改进意见。
二、调研目的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标是了解高中生,尤其是选理科方向的同学,对于东北大学的了解程度,特别是学校在理工科领域的专业设置、学术优势以及他们在选择大学时的顾虑。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实施,高中生在选择大学时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挑战,尤其是在理工科专业的选择上。本次调查旨在通过系统的问卷调查,收集高中生在选择大学时的关注点、顾虑以及他们对东北大学理工科的认知度,进一步了解他们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的需求和期望。调查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对东北大学的总体了解:了解高中生对于东北大学的知名度、学科设置、校园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尤其是在理工科领域的专业了解。
2. 理工科专业的了解程度:探讨学生对学校理工科专业的认知深度,了解他们对于各大理工科专业的兴趣和选择倾向。
3. 选科偏好与顾虑:了解学生在新高考选科时的选择方向,特别是倾向于理科的学生,并调查他们选择理工科专业时的主要顾虑,如就业前景、学术氛围、发展机会等。
4. 宣传渠道与方式的反馈:评估目前返校宣传活动的效果,尤其是涉及理工科专业的宣传方式,了解学生对现有宣传内容和形式的接受度与反馈。
通过这一系列调查,东北大学可以全面掌握高中生在选择大学时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顾虑,为未来更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制定提供依据。
三、反馈与分析
1、性别差异
专业兴趣:男性更关注人工智能(男68.7% vs 女59.2%)与机器人工程(男50.6% vs 女37.0%);女性对经济学(女24.7% vs 男9.6%)、生物医学(女29.0% vs 男16.9%)兴趣更高。
地理担忧:女性对气候/距离的担忧比例更高(女48.6% vs 男38.6%)。
2、年级差异
信息需求:高一学生由于刚刚步入高中阶段,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充满好奇和期待,因此他们更加关注专业的设置以及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数据显示,高一学生中有58.8%的人关注专业设置,45.0%的人关注校园生活。而到了高三阶段,学生们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和选择大学的紧迫性,因此他们更加聚焦于录取分数线和就业数据。高三学生中,有89.5%的人关注录取分数线,73.7%的人关注就业数据。
宣传渠道偏好:高一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短视频平台(如B站、抖音等)来了解大学信息,这一比例高达62.6%。这反映出高一学生对于新颖、有趣的宣传方式有着更高的接受度和兴趣。而高三学生则更加依赖传统的宣传渠道,如招生简章和官网查询。数据显示,高三学生中有71.4%的人依赖招生简章,65.2%的人通过官网查询来获取大学信息。
3、返校宣传参与群体分析
认知度对比:参与过宣讲会的学生在对于大学的认知度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他们对于“双一流”标签的知晓率高达93.3%,远高于非参与者的75.4%。同时,他们对于产学研项目的了解度也显著高于非参与者,比例分别为46.7%和33.3%。这表明,参与宣讲会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学的特色和优势,提升他们的认知度。
然而,在国际交流项目认知方面,参与者与非参与者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这可能意味着宣讲会在介绍国际交流项目方面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满意度驱动因素:在满意度驱动因素方面,我们发现满意度高的学生更加关注就业案例和专业课程细节。其中,有85.2%的满意度高学生关注就业案例,77.8%的人关注专业课程细节。这表明,学生在选择大学时,除了考虑学校的整体实力和声誉外,还非常注重专业的实用性和就业前景。因此,大学在招生宣传时应该更加注重展示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提升学生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四、改进措施
1、优化宣传策略,提升渠道多样性
开发短视频账号(如抖音、B站),发布“校园生活Vlog”“专业实验室探访”等内容。利用大数据精准投放广告,针对江苏、湖北等生源大省进行定向推广。 强化校友网络:邀请校友录制“经验分享视频”,重点展示就业去向与职业发展路径。
2、增强信息透明度,突出核心优势
制作“专业全景手册”,涵盖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科研成果等细节。定期公布就业质量报告,以数据展示毕业生平均薪资、名企录用率等。开设“国际交流专栏”,介绍交换生项目、联合培养计划及合作院校。
3、针对性消除地域顾虑
展示东北大学冬季供暖、室内设施等生活保障。组织南方籍在校生录制“我在东北大学的生活”访谈视频。在江苏、湖北等地举办“东北大学南方招生说明会”,邀请家长参与。
在对东北大学招生宣传情况进行调研后,我们发现学校在宣传方面既有优势也有不足。一方面,东北大学的知名度较高,学生对学校的综合实力、就业前景和专业设置等方面较为关注,学校的理工科专业优势明显,与学生的需求有一定契合度,这些都为学校的招生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宣传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宣传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依赖传统线下宣讲会,在新媒体平台的利用率较低,导致宣传覆盖面有限。信息深度不足,学生对学校的特色专业和国际交流项目等重要信息了解不够,影响了学校的吸引力。此外,地域偏见和互动性欠缺也对招生宣传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我建议学校优化宣传策略,拓展宣传渠道,加强新媒体平台建设,提高信息深度和透明度,消除地域顾虑,增强互动性,以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五、结论与建议
1、宣传度
数据显示,73.1%的受访者听说过东北大学,但其中42.3%仅停留在“一般了解”层面,深度认知不足。这表明东北大学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较高,但深入了解的人相对较少。东北大学在学生中知晓度较高但深入了解的人相对较少,主要由于宣讲主要集中于江苏地区,对比于江苏东北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区域吸引力不足;学校以工科见长,但文科专业优势不明显,与江苏学生对综合类高校的偏好存在偏差;在江苏的宣传力度有限,信息传播渠道不够广泛,学生获取的深度信息较少;此外,江苏的高中生涯教育尚在完善中,高一学生对高校专业的认知尚浅,且更倾向于本地或长三角地区的就业机会,对东北大学的就业地域优势缺乏足够了解。
2、宣传信息渠道
信息渠道方面,学生主要通过学校宣讲会(58.3%)、网络搜索(46.8%)和亲朋好友介绍(37.8%)了解学校,传统渠道仍占主导地位。这说明东北大学在宣传推广方面,应继续加强传统渠道的利用,同时也可以考虑拓展网络渠道,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对学校优势的认知
学生最关注的吸引力因素是“学校综合实力强”(82.7%)、“就业前景好”(71.8%)和“专业设置齐全”(65.4%)。学校综合实力强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就业前景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经济收入,尤其是在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学生希望通过选择一所就业前景好的学校,增加毕业后顺利就业的机会。专业设置齐全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需求,使学生能够选择到自己感兴趣、适合自己的专业,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和职业目标。东北大学作为一所重点综合性大学,在这些方面确实具有明显优势,对高中学生来说还是拥有较大的吸引力。
4、专业偏好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理工科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IT相关专业,因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毕业生在软件开发、网络安全、数据分析等领域有众多就业机会,薪资水平也较高。理工科专业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在本次调查中,理工科专业关注度最高,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8.6%)、人工智能(61.5%)、自动化(53.8%)。这与东北大学的学科优势相契合,东北大学的工科专业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例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等专业都是东北大学的优势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5、择校因素
在学生选择大学时,最看重的因素前三名分别为专业实力(78.2%)、就业前景(71.8%)和学校综合排名(65.4%)。这表明学生在择校时,更加注重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机会。专业实力是学生最为关注的因素,说明学生希望在大学中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业前景的高关注度则反映了学生对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的担忧。学校综合排名也是学生择校的重要参考,排名靠前的学校往往能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就业机会。
6、宣传短板
在对宣传效果进行评估时,发现存在一些明显的短板。国际交流项目的宣传效果不佳,仅有21.2%的学生表示了解相关资源,而高达38.5%的学生则完全不了解。这表明学校在国际交流方面的宣传力度不足,未能有效传达其国际化教育资源。奖学金政策的宣传也存在较大问题,36.5%的学生对奖学金和助学政策表示“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这可能影响学生对学校经济支持的认知。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宣传同样不尽如人意,65.4%的学生对实验室资源及校企合作项目认知模糊,这反映出学校在科研合作和实践教学方面的宣传存在较大改进空间。
东北大学在知名度、综合实力、就业前景和专业设置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社会对学校的深度认知。同时,学校应继续发挥理工科专业的优势,同时注重文科专业的发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作者:单贤政 张宇赫 来源:东北大学
社会实践推荐
- 利废拾光调研团
- 利废拾光调研团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光伏回收模式,成功开展了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旨在探索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路径,推动光伏产业高
- 02-28
- 重返母校:共话泉城红色回忆
- 寒假期间,山东大学“传承泉城红韵,史话齐鲁精神”红色精神宣讲先锋队,带着对红色文化的深情与敬意,回到母校,讲述了济南战役、莱芜
-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