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调研目标:了解当下红色纪念馆展呈现状,包括展览形式与技术应用、艺术与文物的融合、展览风格与设计理念;党史相关题材表现方式,传统艺术形式的创新应用、多媒体与数字化展示、艺术党课与教育结合;“党史”主题与“艺术”如何相结合,艺术创作与党史教育的融合、艺术作品的教育意义等。
小组成员先一同前往沈阳918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对该博物馆分区、人流变化进行统计,又对前来观览的三类人群进行采访;后又分别前往上海、四川,对东南和西南的红色艺术展览或者博物馆进行调研,最后结合网络上的资料对空间类红色艺术展馆进行整理。
同时,我们采用文献调查法、典型调查法、实地观察法、访谈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这些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法,为调研的进行提供可靠的参考。在经过实地调研之后统计数据,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结论。每进行一项调研,我们都会及时整理素材,形成推送发表,算是对我们当次调研结果的有效评估,提出完善意见和下一步的计划。在实践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将前面所作的工作与指导老师一起讨论复盘,评估本次考察的结果。以下内容为小组成员前往沈阳918博物馆的实践内容。

在本次调研活动中,731部队细菌实验场景尤其令小组成员们印象深刻:
这是一个游客只能通过狭缝观察到内部的展厅。展厅内部展示了日军利用中国村民进行细菌人体实验的实验场景,同时在展厅内部的右侧摆放了一面有门型刻痕的镜子,这面镜子使得游客的视野拓展了一倍以上。
同时场景中最明亮的灯光打在了手术台上,而较暗的灯光下,是堆积如山的尸体草草的被卷在一旁,乍一看并不打眼,但正因如此才会觉得更加震撼——游客从小缝中望进去,既像是在窥探日军的恶行,也像身临其境成为了当时屠刀下众多受害者的一员,更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
对于其他展览空间,小组成员们注意到:不同产品的展柜是不同的,有的展品放在玻璃柜中,比如具有纪念意义的书信手写稿文件、奖章、曾经的军用物品和小型的雕塑等;有的展品则是用铁网罩其外侧,比如防毒面具,我们想,或许这并不是某个具象的展品,而象征着那一段残酷的,值得我们警醒的历史本身。
雕塑也有多种陈列方式:一部分是直接摆在游客可以触碰到的空间中的,它们能融入游客的主要活动空间,成为游客游览的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大概是需要被细心保护的展览雕塑则是放在展柜中,在安全的范围供人观看;当然还有一部分浮雕会大面积雕刻在内外墙面上,比如主体建筑正门的墙面上,铁灰色的大片浮雕就显得尤其震撼人心。
其中有一件雕塑非常的考究,它描绘了中华矿工们被日本压迫的苦难场景,长长的雕塑有一半是黑色的,一眼望不到背面,转到背面来又是白色的,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效果。
总而言之,在这座历史博物馆中,设计者选取了,从抗日战争期间中华为日寇所欺压,到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侵略者捍卫家园,这两段叙事的过渡场景进行红色历史的阐述和演绎,并通过红色的灯光来引导游客向代表希望的未来前行,正如昔年中国共产党用红色的意志引领革命,带领有志之士解放全中国,带领全国人民看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