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至10日,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绿动齐鲁,碳寻新路”调研团队奔赴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糜镇,围绕农村家庭生活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调研。他们走村入户,与村民面对面交流,调查农村家庭能源利用现状,分析转型困境,探索低碳发展路径。
一、走进乡村:探寻能源利用现状
调研团队抵达糜镇后,马不停蹄地前往糜镇街村、前赵村等多个村庄展开实地走访。在村干部的协助下,团队成员分组行动,与不同家庭交流,了解他们日常能源使用情况,涉及炊事、取暖、照明等方面的能源消耗结构。通过观察和访谈,调研团队发现,目前当地家庭的主要能源来源包括传统薪柴、煤炭、液化气、沼气以及日益普及的太阳能光伏设备,但不同家庭在使用习惯、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对清洁能源的接受度上存在较大差异。
“我们家冬天还是主要靠烧煤取暖,天然气管道还没铺到我们村,电暖器又太费电。”一位村民向调研成员表示,而另一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的村民则表示,近年来随着政府补贴政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尝试清洁能源,但仍存在安装成本较高、冬季使用效率低等问题。
二、问卷调查:分析转型意愿与困境
为了全面了解农村家庭能源使用习惯及对绿色低碳转型的接受度,调研团队设计并发放了问卷调查,重点关注农村家庭的能源消费支出、对新能源的认知、政策知晓度以及转型意愿。在与村民交流的过程中,团队成员耐心讲解问卷内容,确保受访者准确理解问题。
调查结果初步显示,虽然大部分村民对绿色低碳能源持积极态度,但在实施过程中仍面临技术支持不足、经济成本较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挑战。特别是在老旧农村地区,由于传统能源使用习惯根深蒂固,新能源推广仍需加强引导和政策扶持。
三、深入访谈:探索低碳转型路径
除了问卷调查,调研团队还与村干部、供能企业代表、普通村民进行了座谈,了解政府在农村能源转型方面的政策导向、落地情况以及村庄发展的具体需求。当地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德州市大力推动清洁取暖改造、光伏发电推广以及“煤改气”“煤改电”等项目,但农村能源转型仍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实地考察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生物质能供暖试点、乡村清洁取暖示范户等项目点,进一步了解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的应用成效。
四、总结展望:助力乡村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经过多天的实地调研,团队成员对农村能源使用现状及低碳转型的难点和机遇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成员结合调研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探讨影响农村家庭能源消费转型的关键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制定农村能源转型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农村能源低碳转型不仅关乎环境保护,更影响着乡村振兴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未来,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村民需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村能源向更清洁、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此次调研不仅增强了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也为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宝贵的实地资料。未来,他们希望能够继续关注乡村能源发展,为建设美丽乡村、低碳乡村贡献青年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