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阡陌云翼的征程:商丘工学院“无人机助农”实践队深耕商丘乡土纪实

发布时间:2025-07-08     阅读:
  为积极响应智慧农业发展号召,探索低空经济背景下无人机技术助农的落地路径,6月26日至7月2日,商丘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阡陌云翼实践队”在刘超、陈彤两位老师带领下,跨越商丘市三区五县,深入乡村腹地,开启“无人机农业服务认知与使用意愿”暑期实践调研。这支由8名学子组成的团队,以脚步丈量豫东平原,用数据勾勒农户需求,立志让无人机技术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初入乡野:热土启新篇
  清晨的商丘乡村笼罩在薄雾中,连片的农田与错落的村舍构成质朴画卷。当实践队踏入示范区张阁镇时,晨耕的农户正扛着农具走向田间,沟壑纵横的土地间,零星可见传统农耕的身影。队员们首次直面乡村农业现状:部分地块仍依赖人工播种,喷洒农药的农户背着沉重的器械在烈日下前行。热情的村民笑着回答:“俺们也听说过无人机打药,就是不知咋用嘞!”这句朴实的话语,让队员们意识到技术推广的迫切性,也让他们将这片土地视为践行科技助农使命的“试验田”。

  调研攻坚:数据映民心
  正午的骄阳炙烤着田野,实践队兵分两路展开工作。一组跟随飞手实地演示无人机喷洒作业,螺旋桨卷起的气流吹动稻穗,细密的雾滴均匀覆盖农田,一旁的农户李大哥惊叹:“这效率比俺们人工快十倍!”另一组则携带问卷穿梭于村落,在树荫下、田埂边与农户深谈。“买机器太贵喽”“坏了上哪修”“操作难不难”……农户们的顾虑被队员们一一记录。
  在夏邑县李集镇的调研中,队员们遇到一位种植大户陈阿姨,她指着大片玉米地说:“要是无人机能帮俺省工,俺肯定愿意试,但得有人教俺咋弄。”这句话启发团队关注技术可及性问题。随后,他们走访商丘技师学院无人机专业实验室,与教师探讨简化操作界面的可能;又联系本地飞手协会,绘制“维修服务网点分布图”。整整7天,队员们顶过暴雨、熬过酷暑,在李老家乡的泥泞小路上摔过跤,在谷熟镇的村头整理过数据,最终用1000余份问卷拼凑出农户最真实的需求图谱。

  知行蜕变:青春赋新能
  当实践接近尾声,队员们的笔记本写满了农户的心声与调研数据。“原来技术推广不是只讲参数,更要懂农民的心。”队员汤智丹翻看着记录,脸上露出笑容。通过实践,他们不仅掌握了问卷设计、数据分析的专业方法,更在与农户的朝夕相处中理解了“科技惠民”的深层含义——无人机的螺旋桨不仅要卷起农药雾滴,更要卷起乡村对智慧农业的期待。

  带队老师刘超感慨:“队员们在田埂上学会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如今,团队正基于调研数据撰写建议报告,从政策补贴优化、本地化飞手培训、售后网络搭建等维度提出方案。这场跨越商丘乡土的实践,已在队员们心中播下科技助农的种子,他们说:“下次再来,要带着简化版操作手册,让无人机真正成为农户的‘好帮手’。”
  从阡陌纵横的田野到无人机轰鸣的苍穹,“阡陌云翼实践队”用青春丈量着技术与土地的距离。这段实践经历,终将化作他们推动乡村振兴的底气,激励着他们在智慧农业的征程中,让科技之光洒满豫东平原的每一寸土地。
作者:大学生网报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