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育见·綦江”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重庆市綦江区打通镇大石壁社区开展“急救常识我知道”主题教育活动。本次活动旨在提高乡村儿童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护能力,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教学、小组合作等形式,为当地儿童普及基础急救知识,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急救知识。 李雪 供图)
趣味互动开启安全课堂,急救知识走进童心
活动伊始,实践队员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知识大挑战”拉开帷幕。队员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如“扭伤了应该怎么办?”“发现有人擦伤了,我们能做些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现场气氛热烈非凡。通过这种趣味问答的形式,实践队员成功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为后续的安全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实践队员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视频,向孩子们展示了急救场景和正确的急救方法。视频中,卡通人物在遇到危险时的冷静应对和正确操作,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同时实践队员详细讲解急救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心肺复苏的正确姿势、伤口包扎的技巧等。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图为实践队员给孩子们讲解急救步骤。李清 供图)
实操演练强化技能,安全守护触手可及
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后,实践队员迅速将课堂转移到了实践操作环节。队员们提前准备好了急救道具,包括人体模型、绷带、三角巾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急救过程。在心肺复苏模拟操作中,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认真地按照“按压—通气”的步骤进行练习。虽然动作略显生疏,但每一个孩子都全神贯注,力求做到标准。实践队员在一旁耐心指导,纠正孩子们的错误姿势,确保他们能够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
在情景模拟环节,孩子们更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化身“小小急救员”,用绷带练习环形包扎、螺旋包扎等方法。他们互相配合,有的扮演伤者,有的扮演急救员,用绷带和三角巾进行包扎练习。实践队员一边示范,一边讲解不同伤口的包扎方法,孩子们在实践中逐渐掌握了技巧。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将急救知识牢记于心。“我学会了帮妹妹处理擦伤!”参与活动的儿童骄傲地展示学习成果。实践队员还结合夏季高发的溺水、中暑等风险,编演了安全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孩子们“预防为先”的意识。

(图为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急救包扎成果。李清 供图)
安全意识扎根心底,乡村教育赋能成长
除了急救知识的传授,实践队员还采用‘教—练—考—用’闭环教学的方式,特别强调了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性。他们通过案例分析,向孩子们讲述了生活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如交通规则的遵守、电器使用的注意事项等。”活动尾声,队员们向社区儿童发放了自制的《儿童安全手册》,图文并茂收录防烫伤、防触电等生活急救技巧。
大石壁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乡村儿童的安全教育一直是社区关注的重点。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实践团队带来的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实用的急救知识,更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这样的教育活动非常有意义,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走进乡村。”据悉,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后续还将围绕心理健康、科学教育、美育教育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持续为乡村教育赋能,为乡村儿童的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图为实践团队与孩子们合影留念。李清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