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娄梦雅走进退伍军人娄天民的家中,与他一同翻开那本承载着岁月记忆的战友聚会相册。一张张定格的瞬间,不仅串联起一段段热血军旅故事,更让我们读懂了一名军人跨越时光的赤诚与坚守。
娄天民19岁投身军营,在野战部队度过了15年军旅生涯。相册的第一页,是他刚入伍时与新兵连战友的合影,青涩的脸庞上,眼神已透着军人的坚毅。“这是我这辈子最光荣的起点。”他指着照片笑道。翻至中间,一张2023年的战友聚会大合影格外醒目——近百名老兵身着印有“光荣退伍”字样的纪念衫,胸前的军功章与纪念章交相辉映,虽两鬓已染霜色,却依旧挺直腰杆,齐声喊出当年的口号时,声音洪亮如昔。
“你看这张抗洪救灾后的合影,当时我们刚堵完最后一个管涌,浑身是泥,却笑得最开心。”娄天民指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语气中满是感慨。1998年,他随部队参与抗洪抢险,在堤坝上连续奋战28天,与战友们用身体筑起“人墙”抵御洪水。照片里,满身泥浆的战士们紧握铁锹,身后是安然无恙的村庄,“那时候心里就一个念头:身后是老百姓,绝不能退。”
退伍后,娄天民转业到地方交通运输部门,将军营里的韧劲带到了新岗位。负责道路养护工作时,他带领团队冒严寒、顶酷暑,攻克多个路段养护难题,保障了群众出行安全;疫情期间,他主动请缨加入物资运输保障队,40余天连轴转,确保防疫物资“零延误”送达。“军装脱了,军人的责任不能丢。”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
志愿者和退伍军人一起翻阅纪念照
相册最后,是近年战友们在各地相聚的留影:有的在老营区旧址重温军礼,有的围坐分享各自岗位上的“新战绩”,有的带着下一代讲述照片里的故事。“每次聚会,我们都会说,不管到了多大年纪,只要国家需要,咱们随时能‘归队’。”娄天民轻抚相册封面,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
从军营到地方,娄天民与战友们用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的誓言。那些定格在合影里的笑容与泪光,不仅是个人的青春印记,更是一代军人对国家与人民的深情告白——这份刻在骨子里的忠诚,从未因岁月流转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