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外院学子三下乡:红色筑梦之旅,抒写亲情之思

红色筑梦之旅已成为一堂集党史教育课、国情思政课、创新创业课、乡村振兴课、红色筑梦课为一体的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有气度的课程。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关注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的浓厚氛围,搭建起留守儿童与外出务工亲人间沟通的桥梁。7月19日上午,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赓续红色血脉,扬名立党之风”实践团来到重庆市城口县高燕镇红军村红军小学,聚焦孩子们内心的想法,聆听他们的心声。
 
 
图为期待着孩子的父母接通电话。
 
“妈妈,你吃饭了吗,最近工作辛不辛苦”?今年10岁的谢丹用稚嫩的童声甜甜地问屏幕前的妈妈,“乖乖,我吃了饭了,你们两姊妹有没有好好吃饭呀”,谢丹,谢元希的妈妈道。两姐妹姐姐10岁,妹妹5岁,母亲常年在广东务工,一年一度的回家探亲是两姐妹最期待的日子。当实践团成员问两位妹妹想不想妈妈时,谢丹回答,“我睡觉都想”。姐姐谢元希则牵着妹妹的手,轻声说道:还有5个多月就过年了。
“我和妹妹都很乖,等着妈妈回来,我希望她能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我也会好好学习”,姐姐谢元希害羞的说。姐妹俩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爸爸妈妈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条件,选择背井离乡,在外奔波打拼。“最希望的是回到家里,不缺席孩子的成长,还是想亲眼看着孩子一点点的长大”,孩子的妈妈眼含热泪的说道。
 图为孩子看着视频中许久未见的母亲露出了纯真的微笑。
图为孩子等待父亲接通的紧张与期待。
“我手上这批活忙空了就可以回来几天了”,不善言辞的父亲重复着这一句话。图片中的刘国琳是一位刚小升初的小姑娘,爸爸在重庆务工。传统、内敛的中国父亲,没有太多的话语,也不说想念,只是盘算着见面的日子,近了一天又一天......
孩子向爸爸分享着最近上课学到的新知识,学会了唱《萱草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亲手做的手工包受到了实践团邓老师的表扬。爸爸在屏幕的那头不断点头,露出慈祥的微笑。
实践团成员问孩子有没有什么话想对爸爸说,可她只是低下头,摇了摇。父女俩都少用语言去表达对互相的牵挂和爱,在对对方不曾移动的视线中,投射出内心最真挚的情感。
当实践团的成员问国琳,下次爸爸回家时,可以给他一个拥抱吗?国琳没有说话,鼻头一红,泪花在眼眶里晕染。屏幕前的爸爸也传来低沉的声音道:“好,娃,我们听老师的!爸爸平时没有怎么陪你,自己一个人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让你受委屈了”。
 
图为孩子因思念常年在外奔波的父亲而流泪
天底下,父母和孩子的感情是最深厚的,国琳没有说自己一个人生活的苦,没有说一个人走很长的路程去上学累。她关心爸爸有没有很累,头上的白发是不是更多了,皮肤是不是被太阳炙烤得更加黝黑了。她没说想爸爸了,她说:“爸爸一个人也要好好的”。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孩子深深拥抱,传递力量。
中国留守儿童的数量约6683万,他们坚强乐观,天真淳朴,却也内向慎微,缺少自信。他们爱自己的父母,期盼着他们能多回来几次,也理解他们在外的艰辛与不易。希望自己能更懂事一点,听话一点,爸妈能少担心一点,脸上笑容能更灿烂一点。他们不把“爱”挂在嘴边,他们将爱藏在心里,蕴在眼中,流淌过屏幕,穿越过网线,在日日夜夜书写思念。红色筑梦,传递爱的温度。
 
内容编辑|曾月
图源|扶明月
 
 
时间:2023-08-05 作者:曾月 来源:曾月 关注:
社会实践推荐
  • 青春献礼黄河,共建生态家园
  • 汤汤黄河承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跋山涉水,奔流入海。2023年8月3日,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嵙创瑞沃”团队赴黄河入海口城市——山东
  • 08-04
大学校导网©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