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匠影-数字留痕实践团
- 隶属院校:东南大学
- 实践地区:江苏
- 指导老师:马煜城
- 团队队长:朱晋毅
- 团队成员:朱晋毅、顾彧章、陈怡佳、段元熙、刘彦冰、金芷畅、陈鹤晴
- 发布时间:2025-08-07
- 浏览次数:
团队展示介绍
东南大学“香山匠影-数字留痕”实践团通过图文纪实、匠人口述史、建筑建模数字化、实践vlog等形式聚焦苏州香山帮非遗建筑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在这里,您将见证传统木艺与现代技术的碰撞,感受千年匠心的当代新生。
香山帮建筑营造技艺2006年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苏州传统建筑技艺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品包括故宫、布达拉宫、苏州园林等,承载着中国古代建筑的营造智慧,并将中国建筑艺术推向世界。作为传统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木结构营造技艺彰显了其极高的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然而,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香山帮技艺正面临着严峻的传承危机。在前期的实地调研中发现,目前掌握核心技艺的工匠平均年龄已达60~70岁,年轻一代从业者寥寥无几,且社会公众对香山帮的认知度极低。这一现象导致技艺传承出现断代风险,许多传统工艺因缺乏系统性记录而濒临失传。传统建筑行业的萎缩使得香山帮工匠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技艺的传承面临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香山帮技艺进行数字化保护,并通过创新传播方式增强其社会影响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选题以香山帮非遗技艺的数字化保护与活态传播为核心,旨在通过三维扫描、VR等技术对传统建筑工艺进行高精度记录与建模,构建可交互的数字化资源库。同时,结合新媒体传播手段如短视频、线上展览等,扩大香山帮技艺的社会认知度,激发年轻群体的兴趣,推动非遗技艺的当代活化。这一实践不仅有助于抢救濒危的传统建筑文化,也为其他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护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实践团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