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口镇的香肠

发布时间:2025-02-07     阅读:
越来越发现,社会在不停向前进步的同时,也在“后退”。比如以前的玉米、地瓜,在农村人眼里,最多也就吃个刚下季的新鲜劲。可现在呢,不分城市乡村,一年四季都受追捧,煮着吃烤着吃,论个买,还得排队。比如90年代人人都骑自行车,近几年家家户户都开轿车,自行车几乎销声匿迹了,而今随着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兴起,被贴上“绿色环保”和“有氧健康”标签的自行车,重又被人们宠爱和青睐。

如此看来,似乎生活就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一切总归要回到起始点。作为80后,我既尝过艰苦年代末尾的“苦”,也赶上了新时代开端的“甜”,所以夹杂在中间,在吃上穿上,就总是有不中不洋的“两面性”。若混迹在同年代人中,还算勉强看得过去,若和90、00后等站在一起,就显得格格不入,非常落伍。尽管我才是个刚过了而立之年的人。

前几天去济南出差,走高速到了莱芜车站。休息片刻的功夫,从车站超市穿过时,习惯寻找当地特产的我,突然头一次主动想去寻找一种食物。说起来,这种食物,如今已经遍地皆是,实在没有稀罕之处。尤其临近年底时,家家户户都要储备一些,用来佐餐和招待客人。但在莱芜,这种食物却是一种了不起的特产,人人都喜欢。这就是香肠,香肠谁都可以做,可只有出自莱芜口镇的香肠才是最正宗,最地道,最香浓的。算起来,我已经七八年没有吃到了,可那味道还是十分的熟悉。

读大学时我谈了个女朋友,老家就是莱芜的,正是有了这层特殊关系,我才可以每个学期都能吃上产自口镇的香肠。知道我喜欢吃,只要回家,她每次必然给我带回来一些,有时候是4包,多的时候有8包。学生时代手头并不宽裕,有口镇香肠的日子,我可以每餐只买2个馒头,然后大快朵颐一根散发浓郁香气的香肠。相比现在动辄每餐都要达到的小康标准,那时候一点也不觉得日子有多苦,相反,还很滋润和满足。

因附着上这样一层暧昧的记忆,口镇香肠走进的不仅是我的味蕾、身体,还占据了大脑的一点存储空间。

实际上,口镇香肠好吃,远不是因为我的一点岁月的烙印而致,而是根系历史渊源,产生于清朝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用料颇为讲究,选用莱芜猪之瘦肉和小肠,配以砂仁、八角等八种药材;工艺复杂精湛,经多道工序,使用特制酱油,用心精心制作乃成。是省内外的传统名吃,享誉四面八方。

没有让我失望,车站的超市内真的有包装华丽的口镇香肠,且不论这里的价格会贵出多少,如今味道是否已经有了变化,我且买上两大袋,日后慢慢咀嚼。
作者:大学生网报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校园文学推荐
  • 到不了的都叫明天
  • 一场秋雨一场凉,几场秋雨添衣裳。这个秋天在籁籁的雨中略显惊慌的向我们走过来,连一个小小的过渡都不曾有过。
  • 02-07
  • 口镇的香肠
  • 越来越发现,社会在不停向前进步的同时,也在“后退”。比如以前的玉米、地瓜,在农村人眼里,最多也就吃个刚下季的新鲜劲。
  • 02-07
  • 如风的往事,祝福你
  • 这一年多来我迷恋上了网络聊天,在网络世界没有身份贵贱,不分年龄不分男女老少都一样随心所欲的聊天。记得那时候还不知道群。
  • 02-04
  • 面子
  • 老张请客,破天荒第一次。
  • 02-04
  • 心田
  • 儿子上午考完期中,下午不上学了。我就领着他去田地想看看麦子的长势。我们沿着整洁的水泥路欢快地走着,听着悠扬的小曲儿,儿子则像只
  • 02-04
  • 田园的乐趣
  • 一天早上,儿子央求我带他出去玩,我说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必须写一篇随笔。
  • 02-04
  • 擦肩而过
  • 昨天,在一个商场门口与一个朋友不期而遇,可相互间或许都在想着心事,或许看着不同的广告牌
  • 02-04
  • 囚鸟
  • 清晨,起床,下楼,耳机回荡着巴赫优雅的钢琴,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冬日的早晨不是一般的寒冷,围着围巾,脚步快速移动,空气中弥漫着
  • 01-30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