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医艺相通——中医学与中国传统书画的互动关系

    2025-08-10    阅读:
    来源:高宇程
俗话说:书法与中医息息相通“书为心画"医者意也”。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种种理论都与书法相似。书法里的一些特点也与中医药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的阴阳五行、寒热温凉,书法的疏密开合、浓淡枯湿,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的境界,而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同样是和谐美。
"永”字八法有侧、勒、努、耀、策、掠、啄、碟,笔墨强调筋、骨、血、肉、精、神、气、脉;中医八纲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方药运用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二者在本质上其实是相互统一的。练书法的人大多都会反复地连永字,因为一个简单的字中包含着汉字最基本的比划,而同样,学中医的人也会反复的用到八纲,不管是用哪种辨证方法,都离不开这八个方面的具体辨证。[1]
中医养生哲学与书法艺术的相互影响,互相渗透。坚持习之,将对心身健康大有裨益。中医在养生方面重视情志调节。《内经》云:“恬惔虚无,真气从之”。认为人体应掌握身体与环境之统一,要精神上健康,方能达“阴平阳秘,精神乃治”。[2]在练书法时,可以思想集中,达到忘我而排除烦恼,摆脱世俗纠缠;而长期练习又可陶冶情操,使自己的思想达到更高尚的境界,培养豁达开朗,通情达理的性格,并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
不管是学中医还是练书法,我们都从中得到了同一个道理,情绪也是人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心情舒畅,没有烦恼,那么他不管做什么事都能事半功倍,如果一个人心胸狭隘,斤斤计较,什么事都感到烦恼,那么他一辈子都会陷入这种烦恼中。中医有情志疗法,当我们情志顺畅时,就会气血调和,这时如果我们坚持每天练习书法,在写书法的过程中不断地沉淀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那么就更有利于养生。
中医学认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七情太过可使脏气失调,书法可调节心态,使情绪稳定。狂喜之时,习书能凝神静气,精神集中;暴怒之时,能抑郁肝火,心平气和;忧悲之时,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悦;过思之时,能转移情绪,抒发情感;惊恐之时,能神态安稳,宁神定志。可见,书法能调节情绪,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说书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药物疗法。
“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去妙;心神不正,字则欹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不同的心理状态会使人受到不同的影响暗示,写出的字也各不相同。[3]
中医讲究阴阳的变化与自和,而书法也是由白纸黑墨构成的阴阳结合体。一幅好的书法字,不仅字要好,也讲究整体的协调与韵味,具体表现于字与字之间的空隙恰当,整张纸之间不留大片的空白,这就像中医药一样。不论是阴过剩还是阳偏盛都会带来一方的偏多,导致另一方出现问题,进而导致整个身体出现问题。从局部到整体,这也与中医另一基本观念“整体观念”不谋而合。中医最讲究的便是“整体观念”,从整体的角度看问题,这也是书法同时所追求的。
而中医的寒热温凉的用药也与书法写字时疏密开合有着一定的联系。中医开药时需要结合整体分析,有时寒因寒用,有时寒因热用,而书法也一样,同一个字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它的写法也会不同。而每个医家对中医学的见解不同,因此开出的药也不尽相同,同一种病证,中医学家们会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用他们不同的药方给出最后的答案;同样,每个书法家对书法的见解也不同,同一个字他们的写法也不同,有的方正,有的飘逸,有的委婉,有的潇洒。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追求天人合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早在《黄帝内经》中,我们的祖先就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天地相应、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界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一年四季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变迁,万物随之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人体阴阳气血的运行也会有相应的改变。根据这一自然规律,中医养生学便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
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表达了万物统一及对立面统一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中医是辩证统一的,而书法同样也是。书法美在于变化,在于多这在中国书法史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和谐统一,正是由矛盾和对立造成的,失去了矛盾对立,也就失去了和谐,失去了书法之美。强调书法的变化是在统一制约下的变化,而非孤立的变化或者是一味的变化。
当代的许多中医名士,他们既精通医术,亦熟练书法。他们深谙书法与国家医学文化的辩证关系,以及书法在医疗实践中重要作用。书法与中医,同为我国的国粹。书法乃中华民族瑰宝之一,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医学为中华民族又一瑰宝,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医学宝库之奇特。如今,这两株中华传统文化的奇葩各展芳姿,交相辉映。书法为挥毫润墨之艺;中医学乃防病治病之术。
我们作为中医学的接班人,要深掘中医药的深刻内涵,将书法学习与中医药联系起来,不仅要治一手好病,也要写一手好字!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校园文学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