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角落的光:那些藏在晨读声里的心事
图书馆三楼靠窗的位置,是周明远固定的“领地”。每天清晨六点半,他会踩着管理员开门的声响走进去,放下书包,从书架上抽出那本快被翻烂的《西方哲学史》。七点整,窗帘被拉开一道缝,斜斜的阳光刚好落在他摊开的笔记本上——这时候,林溪总会抱着一本《唐诗宋词选》,轻手轻脚地坐在斜对面的位置。
他们从没说过话,却像达成了某种默契。周明远读哲学时习惯轻敲桌面,林溪念诗词时会不自觉地哼出调子;他记得她总在八点十五分去接一杯温水,她知道他翻书时喜欢用书签夹在页脚而非折角。有一次周明远感冒,忍不住咳嗽了两声,抬眼时正对上林溪递来的薄荷糖,玻璃糖纸在晨光里闪了闪,像颗没说出口的“多保重”。
变化发生在一个雨天。那天周明远迟到了十分钟,远远看见自己的位置上放着一把格子伞,而林溪正站在走廊里,抱着书望着窗外的雨帘。他走过去时,她忽然转过身,睫毛上还沾着点水汽:“你的伞……昨天落在这儿了。”声音很轻,像雨打在梧桐叶上的声息。
那是他们第一次对话。后来周明远发现,林溪读诗时会在喜欢的句子下画波浪线,那些句子恰好也是他曾在笔记本上摘抄过的;林溪也知道了,周明远敲桌面的节奏,其实是在默数哲学概念的逻辑层次。他们开始在晨读结束后一起走回宿舍,路过大礼堂时会停下听里面的排练声,路过食堂时会默契地买同一种豆浆。
毕业那天,周明远在图书馆的老位置上发现了林溪留下的《唐诗宋词选》,扉页里夹着一张纸条,上面是她画的波浪线:“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他笑着把书放进背包,转身时看见林溪站在走廊尽头,阳光落在她发梢上,像极了他们第一次说话的那天。
原来校园里的喜欢,从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告白。它就像图书馆角落的光,每天准时出现,悄悄照亮过彼此的书页,也照亮过那段回不去的、却永远发亮的时光。
校园文学推荐
- 图书馆角落的光
- 图书馆三楼靠窗的角落,有盏总比别处亮些的台灯。它照着林小满摊开的画纸,也照着沈倦藏在专业书后的诗集。两个名字里都带着"静"的人,
-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