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里的年
腊月二十四的午后,陈砚秋在老宅的书房里研墨。八仙桌上摊着裁好的红宣纸,父亲生前常用的狼毫笔悬在半空,墨汁在砚台里晕开,像朵慢慢绽放的黑梅。
“奶奶,‘福’字要倒着写吗?”十岁的孙女踮脚看着,辫子上的红绒球晃来晃去。陈砚秋点点头,手腕轻转,墨色在纸上流淌:“你爷爷说,倒着的‘福’不是歪理,是盼着好日子能找上门。”
墙上的挂历停在五年前的除夕。那天父亲也是这样坐着,教她写“春”字,说笔画里藏着讲究:“三横是天、地、人,一撇一捺是草木生,做人要像这字,站得稳,长得旺。”窗外的鞭炮声突然炸响,孙女拍手笑,陈砚秋却看见砚台里的墨,映出自己鬓角新添的白发。
暮色漫进窗棂时,第一张“福”字已经晾干。孙女小心地捧着,说要贴在爷爷的遗像旁。陈砚秋看着红纸上的墨痕,忽然明白有些东西从来不会走——就像父亲的字迹,总在某个落笔的瞬间,悄悄钻进她的笔锋里;就像年关的墨香,混着回忆里的煤炉味,在时光里酿成了酒。
校园文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