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读<美丽新世界>有感》

    2025-08-19    阅读:
    来源:作者:攀枝花学院 税鸿
赫胥黎笔下的“美丽新世界”,是一个用基因分级、感官刺激和“苏麻”构筑的“完美社会”——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甚至没有思考的烦恼。但当我们穿透那层虚假的繁荣,看到的却是人类在“幸福”枷锁下的集体沉沦。
 
被设计的人生没有灵魂。这个世界里,人从胚胎阶段就被划分成阿尔法、贝塔、伽马等不同等级,各司其职,永无逾越。阿尔法们不必思考生存,伽马们无需追求意义,每个人的人生剧本早已写好。他们像流水线上的零件,精准嵌入社会机器,却失去了生而为人的独特性。当个体的选择被剥夺,当梦想与挣扎被视为“病态”,所谓的“幸福”不过是被驯服的顺从。赫胥黎用这种极端的设定警示我们:真正的生命活力,恰恰源于自主选择的权利,源于对未知的探索与对意义的追寻。
 
感官的狂欢吞噬思想的深度。“美丽新世界”里,人们用“感官电影”“离心力高尔夫”和致幻药物“苏麻”填充所有时间,用即时的快感消解一切深度思考。当痛苦可以被药物轻易抹去,当孤独可以被集体狂欢迅速覆盖,人类便失去了反思的契机与成长的可能。就像书中的约翰,带着莎士比亚的诗句闯入这个世界,却因无法融入感官的盛宴而最终毁灭。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真相:过度追求即时满足,会让人在感官的泡沫中逐渐丧失思考能力,而思想的荒芜,远比物质的匮乏更令人绝望。
 
真实的痛苦孕育人性的光辉。与“美丽新世界”的虚假幸福相对,约翰所经历的痛苦、挣扎与抗争,恰恰彰显了人性的尊严。他拒绝用“苏麻”逃避现实,坚持在苦难中追问生命的意义,哪怕最终走向毁灭,也保留了作为人的完整性。这让我们明白:痛苦与挫折并非生命的枷锁,而是人性成长的养分。正是在面对苦难的过程中,我们学会同情、懂得坚韧、获得智慧,这些真实的情感体验,构成了人性中最珍贵的部分。
 
合上书页,赫胥黎的警示仍在回响:当社会用“幸福”的名义剥夺人的思考与选择,当感官的狂欢替代精神的追求,这样的“美丽”不过是包裹着毁灭的糖衣。真正的文明,永远需要为思想的深度与人性的光辉保留空间,因为只有在真实的挣扎与反思中,人类才能真正触摸到生命的温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校园文学推荐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