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寻根红土地 传承岐黄魂——我校学子赴大别山革命老区开展“红医精神”主题社会实践

    2025-08-14    阅读:
    来源:马骏畅
为深情追寻红色足迹,深刻感悟新时代“红医精神”的伟力,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红·岐”社会实践队(或“精诚寻根”实践队)的学子们,怀揣着对革命历史的崇敬与对中医药传承的担当,奔赴安徽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开展了一场以“赓续红色基因,熔铸大医精诚”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在红色沃土中重温救死扶伤的初心使命,体悟医者仁心的丰富内涵,将课堂所学融入服务老区人民健康的具体行动。
此次实践队集结了来自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针灸推拿学院以及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多学科背景青年学子。在红色精神探源之旅中,队员们重点深入红色老区的中医医院、基层卫生院和卫生室。在金寨县中医院,队员们开展了深度调研,面对面采访了扎根基层数十载的老中医、中西医结合骨干以及乡村医生。通过亲密的交流,队员们不仅聆听到了一个个在缺医少药年代,老一辈“红医”用中草药、银针等传统技艺服务军民、守护健康的感人故事,也真实了解了当前基层中医药发展中面临的机遇、挑战与迫切需求。老党员、老中医们对中医药的赤诚之心和对患者的深情厚谊,成为最生动的“大医精诚”现实教材。
​​实践求真知,数据为支撑。团队精心设计并广泛发放线上调研问卷,内容不仅涵盖群众基础医疗知识普及情况、医疗服务满意度,还特别融入了对“红医精神”认知度、中医药文化认同感以及革命老区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的调查。队员们运用专业所学对收集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和系统分析,线上线下调研结论互为印证,为深刻理解老区卫生事业发展现状、优化后续实践乃至学校服务地方方向提供了精准指引。
​​知行合一显担当,义诊服务惠民生。队员们时刻牢记“精研医术,济世惠民”的责任,在调研间隙,依托所学专业知识,积极对接学校附属医院专家资源,在金寨县等地多个乡镇开展“中医药服务进乡村”活动。他们不仅提供健康咨询、免费测量血压血糖,还针对老区群众常见的高血压、关节炎、脾胃不和等病症,开展简便验廉的耳穴压豆、推拿按摩、艾灸拔罐等特色中医技术服务。同时,结合当地季节特点,队员们将“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术”等应急知识与“常见中草药识别”、“夏季中医养生要点”等内容进行通俗易懂的宣讲与示范,助力提升乡亲们的健康素养与自救互救能力。
“脚踩在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土地上,聆听老中医讲述他们用一把草药、一根银针服务军民的故事,‘红医精神’对我而言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种触及灵魂的力量。它告诉我,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建设的今天,‘大医精诚’的核心,就是对人民生命健康无限的热爱与守护。”——中医学院学生在实践日记中深情写道。
“亲手为乡亲们做一次艾灸,看到他们缓解疼痛后舒展的眉头,这种成就感无与伦比。这次实践让我真切体会到中医药在基层的深厚土壤和巨大价值,也更加坚定了我学好经典、扎根基层、服务百姓的决心。”——针灸推拿学院学生在活动中感触颇深。
据悉,本次社会实践尚在深入开展阶段。接下来,实践队员们将怀着更加炽热的情感,走进大别山革命纪念馆、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等地,通过瞻仰革命文物、聆听英烈事迹,进一步汲取红色养分。同时,他们将继续下沉至更偏远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探寻革命老区中医药发展的时代脉搏,在追寻历史、服务当下中,将自己的理想抱负融入健康安徽、健康中国建设的宏图伟业,让“红医精神”在新时代中医药青年的奋斗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校园新闻推荐
  • 南泰学子走进周口敬老院
  • 2025 年 7 月 19 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科普+思政”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朱语嫣、闫凯博、黄肖迪等)走进周口市川汇区新街敬
  • 08-13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