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安全守护不停步。7月19日,南通大学红十字会“急救护航,爱满万家”暑期志愿服务团队走进暑托班,通过“趣味课堂+实战演练”的形式,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急救安全课,让专业的急救技能在轻松互动中扎根童心。
活动伊始,志愿者们围绕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安全隐患,借助图文并茂的PPT,系统讲解五大类关键急救知识,并将专业内容转化为儿童易于理解的语言:
志愿者们以“身体的小警报”为喻,生动讲解中暑的早期症状(如头晕、口渴)及其分级,介绍在阴凉处休息、物理降温、补充淡盐水等应急处理方法,并强调夏季防晒与及时补水等预防措施。
借助宣传册和互动提问,志愿者们重点讲解了防溺水“六不准”原则(如“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结伴到野外游泳”等),并现场指导孩子们:万一不慎落水,应尽量放松身体、保持仰面漂浮;若发现他人遇险,切勿自行下水施救,而要立即大声呼救,寻求成人帮助。
针对儿童吃零食时易发生的气道梗阻风险,志愿者们现场演示了海姆立克急救法,讲解并示范如何快速按压上腹部,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的气流将异物冲出——就像给喉咙“推一把”,帮助它把卡住的东西排出来。
在讲解了包扎具有止血、保护伤口和防止感染的作用后,志愿者们针对不同伤口类型,耐心指导孩子们练习环形包扎、螺旋包扎等方法,帮助孩子们掌握处理小伤口的技能。
志愿者们特别强调,若遇有人晕倒,在“黄金四分钟”内及时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至关重要——这如同为生命“按下重启键”。同时,明确告知孩子们:遇到此类情况,应首先大声呼救寻求成人帮助,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通讯员 谷秋语供图)
为增强急救知识的直观性与实操性,活动精心安排了丰富的演示与互动环节。在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时,志愿者两人一组精准配合,完整示范了救助他人与自救的标准动作;在创伤包扎教学中,志愿者担任“指导老师”,逐一纠正操作细节。演示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进行实操训练,在志愿者的一对一指导下亲身练习包扎技能,沉浸式体验“小急救员”的角色,现场气氛热烈。

(通讯员 谷秋语供图)
此次活动中,南通大学红十字会“急救护航 爱满万家”的志愿者们将专业急救知识趣味化转化,打造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生动课堂。孩子们在轻松互动中不仅掌握了实用的安全技能,更展现出主动传播知识的热情。他们专注投入的学习状态,深深触动了志愿者,也再次印证:在儿童心中播撒急救知识的种子,是赋予他们守护生命的关键能力,更是为家庭与社会安全构筑未来的基石。 每一次技能的习得,都可能在未来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实力量。
(通讯员 谷秋语 郁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