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泰州学院药学院“高效绿色二甲基亚砜(DMSO)清洁合成技术研发”项目实践团队,在淮阴师范学院完成DMSO清洁生产分厂项目专项汇报。此次汇报集中展示了团队在DMSO清洁合成领域的技术研发与项目实践成果,为推动我国化工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高校实践方案,获现场专家高度评价。
聚焦行业痛点,组建团队攻坚核心技术
作为医药、电子、化工领域的关键化工原料,DMSO传统生产工艺长期存在能耗高、污染大等问题,与当前绿色化工发展趋势存在显著差距。为破解这一行业痛点,泰州学院药学院组建专项实践团队,以“研发高效绿色DMSO清洁合成技术,降低生产能耗与污染排放”为核心目标,开展技术攻关,致力于为行业提供可落地的绿色可持续生产方案。
项目启动后,团队第一时间明确分工,构建“文献调研—工艺筛选—流程模拟—厂区设计—成果转化”全链条工作体系。在文献调研环节,团队成员依托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化工进展》《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等行业权威期刊平台,系统检索国内外近十年DMSO合成技术相关文献,不仅覆盖主流工艺路线,更对小众潜力新型技术展开深度研究。累计查阅文献超500篇,撰写形成近20万字文献综述,为后续工艺选型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通过对不同工艺路线的能耗、环保性、生产成本、产物纯度等核心指标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团队最终锁定一条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清洁合成工艺路线,为技术研发划定清晰方向。
多环节精研,构建完整技术方案
确定工艺路线后,团队进入精细化研发阶段。在流程模拟环节,成员运用Aspen Plus、CAD两款专业化工流程模拟软件,搭建DMSO清洁生产工艺全流程模拟模型,针对反应温度、压力、原料配比等数十项关键工艺参数开展反复调试。
模拟初期,反应单元在初始设定温度下,原料转化率仅为75%,且副产物含量超标。团队未盲目调整参数,而是先深入研读反应动力学文献,明确温度对反应速率与选择性的影响机制,随后在合理温度区间内逐步微调,并搭配优化催化剂用量。经过上百次模拟实验,最终实现原料转化率提升至98%以上,副产物含量控制在0.5%以下,核心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验证了工艺路线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流程模拟通过后,团队同步推进厂区及车间平面图设计工作。成员结合工艺流程图,以“安全合规、效率优先、绿色环保”为原则,运用AutoCAD软件开展设计,重点考量设备布局合理性、物流运输便捷性、安全防护距离等关键因素。设计过程中,针对“反应釜与精馏塔相对位置”这一核心问题,团队展开专项讨论:部分成员主张就近布置以减少物料输送能耗,另一部分成员则从安全角度建议保持安全距离并增设防护设施。最终,团队参照《化工企业安全设计标准》,结合国内同类企业生产案例,确定最优间距方案,既满足安全要求,又保障生产效率。同时,在平面图中专门规划废水处理区、废气收集区等环保设施区域,确保全生产流程符合绿色环保标准。历经12版修改完善,形成完整规范的厂区设计方案。
此外,团队还依托“美阳国际杯”赛事平台,系统梳理项目成果,制作专业汇报PPT,全面呈现工艺路线选择、流程模拟数据、厂区设计方案等技术细节,并通过传统工艺与清洁工艺的指标对比,直观凸显技术优势。凭借清晰的逻辑架构、专业的技术讲解及对评委提问的精准回应,团队在该赛事中斩获优异成绩,为此次淮阴师范学院专项汇报积累了丰富经验。
汇报获高度认可,为工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在7月19日的淮阴师范学院汇报现场,团队成员按照“项目背景—技术研发过程—核心成果—应用前景”的逻辑脉络,有序展开汇报,通过展示流程模拟原始数据、厂区设计蓝图等核心资料,全面呈现项目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现场专家在听取汇报后,对团队研发的DMSO清洁合成工艺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技术在降低生产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优势显著,契合化工行业绿色转型需求,具备良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同时,专家针对项目后续中试实验的参数优化、设备选型等关键环节,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为团队进一步完善技术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此次汇报是泰州学院药学院DMSO清洁合成技术研发团队成果的重要检验,标志着团队已形成涵盖“工艺研发—流程模拟—厂区设计”的完整DMSO清洁生产解决方案。下一步,团队将结合专家建议,推进中试实验筹备工作,加速技术转化,为我国化工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