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艾防艾,共享健康——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秋日暖阳下,校园青春广场上,"知艾防艾,共享健康"的主题展板前围满了驻足观看的学生。志愿者们身着统一服装,正向同学们发放宣传手册,耐心解答着关于艾滋病防治的各种问题。这是我校近日开展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的现场,旨在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消除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许多大学生对艾滋病存在认识误区,认为距离自己很遥远。事实上,近年来青年学生中的艾滋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很多同学认为艾滋病是‘别人的故事’,但实际上,它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活动组织者、医学院李教授沉重地说。
预防艾滋病,首先要了解传播途径。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学习、工作、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游泳等都不会传播艾滋病。蚊虫叮咬也不会传播艾滋病。正确的预防措施包括:坚持使用安全套、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血液制品使用等。
"最重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心理咨询中心王老师强调,"大学生要学会拒绝不安全的性行为,保持单一性伴侣,这些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果不幸发生高危行为,有一个重要的"黄金72小时"概念——暴露后预防(PEP)。在暴露于HIV感染风险后的72小时内,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这意味着即使发生意外,也还有补救的机会,但必须争分夺秒。"校医院张医生介绍说,"我校医院已经开通了24小时咨询热线,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及时指导。"
对于艾滋病感染者,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感染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寿命也接近正常人。"艾滋病已经从‘绝症’转变为可管理的慢性病,"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表示,"早检测、早治疗是关键。"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匿名咨询区和快速检测点,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专业服务。"原来检测这么简单快捷,只需要一点唾液,15分钟就能出结果。"大二学生小王在体验后说,"了解了自己的健康状况,也消除了很多不必要的恐惧。"
本次活动持续三天,包括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观影讨论等多种形式,累计参与学生达2000余人。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活动不仅学到了科学的防艾知识,更树立了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健康观念。
"艾滋病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活动负责人表示,"作为大学生,我们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要消除歧视,给予感染者更多的理解和关怀。让我们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用爱心温暖他人,共同营造健康、包容的校园环境。"
大学学习推荐
- 脉络传承
- 作为中医药大学院校学生,对针灸知识深有感触,特写此篇。
- 08-20
- 德馨于行,技精于勤
- 8.19为庆祝医师节,身为临床医学专业实习医生,在实习医院参加知识竞赛,与临床医生比拼交流。
- 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