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心力‘綦’聚暖基层,语译中华润民生”服务团前往綦江永城镇中华村进行暑期实践活动,开启了一场以“綦江版画寓流彩,古韵双语润英才”为主题的文化探索之旅,旨在用专业赋能綦江文化传播,用行动助力乡村教育。
綦江农民版画,其根源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的木版年画传统,其创作灵感深深植根于农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生产劳作与日常生活之中,每一幅作品都洋溢着浓厚的民俗韵味与鲜活的生活场景。正因綦江农民版画所展现的独特艺术风貌与深厚文化底蕴,国家文化部多次给予高度评价,并相继授予其“农民版画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以及“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殊荣,进一步彰显了其在文化艺术领域的非凡地位与贡献。
活动当天,实践团成员实地探访农民版画院,细品版画艺术,洞悉綦江版画创作背景、特色与工艺,并亲手体验上色,感受其内涵与技艺魅力。参观之余,成员们发挥专业,审视并优化院内英文翻译,提升翻译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参观结束后,成员们收集整理双语资料,结合视频素材,制作双语宣传视频,旨在通过外语促进文化传播,为版画推广贡献力量。
(实践团认真参观版画,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供图)
(实践团体验版画上色,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供图)
翌日,实践团队前往重庆市綦江区永城镇中华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双语趣味教学活动。此次课程创新性地融合了“本土文化精髓”与“现代教育理念”,实现了英语学习与深层次文化交流的双赢局面。课堂上,实践团成员巧妙运用“英语数字炸弹”挑战与“你画我猜”等互动游戏作为引子,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团队成员生动展现了农民版画的创作流程、色彩搭配的奥妙以及构成元素的艺术性,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家乡悠久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理解与认同,还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这种寓学于乐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在欢声笑语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与版画艺术相关的英语词汇,并能灵活运用简单的英语句子进行表达。实践团成员鼓励学生们,用英语作为桥梁,向世界讲述自己家乡的故事,促进家乡文化的国际传播,让这份独特的文化瑰宝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实践团成员开展趣味课堂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供图)
(实践团成员与永城中学同学合照及开展趣味课堂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供图)
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以语言汇聚中国力量,是新时代外语人坚定不移的职责。本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綦江版画文化的深度挖掘与记录,更是一次对传统匠心精神的深刻体验与传承。未来,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实践团将持续发挥外语专业优势,结合新媒体技术努力提高本土文化影响力、塑造力和传播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奉献青春力量。
(团队成员集体合照,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供图)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2024年9月15日
|
|
团队成员集体合照,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供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