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旧址忆往昔,调研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5-07-02     阅读:
  为深入践行青年使命,2025年7月2日,合肥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筑梦乡村路,‘泾’彩志愿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学子们由学院分团委书记章云冉老师带队,怀揣着满腔热忱,从校园整队出发,奔赴安徽省泾县,开启一场意义非凡的三下乡实践之旅。
  
  泾县,古称泾州,素有“汉家旧县,江左名区”之称。这里山川秀丽,人文荟萃,既有李白笔下“桃花潭水深千尺”的诗意浪漫,也承载着无数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红色记忆。而其中的新四军旧址,更是成为了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者。
  抵达泾县后,稍作整顿,团队便前往新四军旧址参观,学习红色精神。踏入旧址,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同学们先后参观了新四军司令部旧址、史料陈列馆等。在司令部旧址,看着简朴的陈设,成员们仿佛能看到当年新四军将领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场景;在史料陈列馆,珍贵的历史文物、详实的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新四军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成员们驻足凝视,低声交流,用心感悟着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仰与无畏精神。
  青瓦灰墙、陈旧物件,瞬间将大家带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斑驳的墙壁似在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艰辛与壮烈,珍贵的文物仿佛在低语着先辈们的英勇无畏。成员们怀着崇敬与肃穆之情,认真学习新四军的光辉历史。同学们眼神中满是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与感动,心灵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与洗礼,深刻体会到如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爱国之情与使命感在心底油然而生。
  午后,同学们兵分多路,分别围绕智慧环境治理技术与传统手工业展开调研。他们深入社区、街道等,将专业知识与实地情况结合,在与当地人员的热情深入探讨中,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实际发展现状、探索科技赋能与传统创新的融合新路径,用青春视角为泾县发展建言献策。
  在交流过程中,同学们既为当地在智慧环境治理上取得的成果感到欣喜,也因发现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而陷入思考,如今泾县传统手工业、农业等面临着当地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的困境。年轻人大多选择前往大城市寻求发展机会,致使工坊人力短缺,很多传统工艺后继乏人。看着那些传承千年却可能因无人传承而面临失传的技艺,同学们为其传承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感到忧心,这也坚定了成员们用现代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决心。
  此次泾县之行的启程,对成员们而言是一次深刻的成长洗礼。在新四军旧址,学子们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红色基因在心中埋下了坚定的种子,让青春的理想有了更厚重的底色。在调研过程中,他们明白科技不仅是实验室里的公式,更是改善民生的工具,责任感在实践中愈发清晰。而传统手工业的困境,则像一面镜子,反映了文化传承的紧迫性,也让他们意识到青年一代在连接传统与未来中的使命。这次三下乡不仅是地理上的远行,更是一场关于初心与担当的精神之旅。未来的日子里,同学们将带着这些收获继续探索,让智慧在实践中闪光,让青春在担当里绽放。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三下乡团队成员们将致力于用专业知识赋能乡村振兴,在红色热土上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作者:梁欣欣 陈永清 合肥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来源:合肥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科普结核知识 守护健康成长 ——合肥大学“共镌曙光队”开展结核病防治主题课程分享
  • 木字模里的坚守与热爱 ——湘潭大学“新莲心”社会实践团访“益兴堂”第五代传承人吴汉
  • 在小河,看“活”字生香! ——湘潭大学“新莲心”实践团探访木活字印刷展示馆
  • 合肥大学“三下乡”团队深耕陡张小学:手工与光影交织的教育暖行
  • “流”量变“留”量,湘潭大学“新莲心”实践团对话基层干部
  • 旧址忆往昔,调研启新程
  • 旧址忆往昔,调研启新程
  • 合肥大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筑梦乡村路,‘泾’彩志愿行”志愿服务队系列报道(一)
    ——旧址忆往昔,调研启新程
  • 07-02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