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广德文博青衿行 溯史传薪照新程

发布时间:2025-07-04     阅读:

——“蓼花知行志愿服务队” 赴广德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为深耕地域历史文化根脉,汲取革命精神时代养分,2025 年 7 月 2 日下午,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蓼花知行志愿服务队” 怀揣求知热忱,踏入宣城广德博物馆的厚重门廊。在文物与光影交织的展厅中,这支由青年学子组成的实践团队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以沉浸式探索解码广德大地的历史基因与精神密码。

溯古展厅文物列 先民智慧绘长卷

  踏入历史展厅,在小讲解员的引导下,众人仿佛翻开一部厚重的地方百科全书。展厅以时间为轴线,巧妙串联起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各类文物。磨制精美的石斧、纹饰古朴的陶器、工艺精湛的青铜器,每一件展品都如时光的使者,无声地诉说着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的生活智慧,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

小讲解员在介绍文物

烽火广德铁血志,抗战展厅汗青

  转步以“烽火岁月中的广德担当”为主题的革命展厅,铺展开当地军民投身革命、御敌报国的壮阔长卷。 展厅以 “烽火岁月中的广德担当” 为脉络,将广德军民抗战历程徐徐铺展。大家目光聚焦于空军抗战相关展陈,能看到广德机场反空袭的紧张、空战击敌的英勇,还有轰炸日舰时英烈壮烈殉国的故事,都借由泛黄手稿、陈旧军装、战机残骸部件这些 “时光碎片”,把热血空战场景,鲜活又震撼地重现,让同学们真切触摸到先辈们的家国担当与牺牲勇气 。

  展厅中的飞机展示

       移步另一侧,新四军在广德的斗争印记一一陈列:《苏南报》油墨记录抗日民主政权的发展,旧照里,十六旅兵工厂的烟火、后方医院的坚守,还有“增资双减”等战斗,见证军民同心筑成的抗日堡垒。同学们驻足凝视,许道珍、粟裕等先辈的身影,仿佛穿透历史,诉说着“广德担当”跨越烽火的力量,让民族独立的信念,在展品与故事的交融中,深深扎根 。

同学们详细观看并进行交流

蓝衫映史浮雕下,光影定格赤子心

  同学们从革命展厅走出,在博物馆大厅的古朴浮雕前列队。那一抹抹蓝色校服,诉说着传承与担当。浮雕上山水纹理如历史长河蜿蜒,人文图景似先辈奋斗身影,既展现广德深厚历史文化,又似革命先辈凝视着年轻面孔,见证新一代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文化脉络的探寻。此时同学们身姿挺拔,眼神因革命精神而炽热,满是对空军勇士的钦佩与对英烈的缅怀。快门按下,同学们与历史对话的热忱、探寻文博的足迹,以及从革命精神中汲取的力量被定格,成为心中永不褪色的印记,激励他们传承红色精神,勇担时代使命。

同学们和老师在大厅合照

博古观今文脉续,广德遗珍照新
     “读史方知兴替事,观物更晓古今情”,探访广德博物馆后,实践团队深悟地域文化的底蕴与时代价值。从新石器时代的石斧陶器,到抗战遗物、非遗传承,每件展品都是历史见证,勾勒出中华文化的立体图景。馆内文物与革命史料承载着先辈智慧担当:商周青铜器显工艺巧思,抗战手稿刻热血丹心,非遗技艺展文化韧性。它们不仅是地域文明符号,更是民族精神的具象表达,成为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源泉。对新时代青年而言,此次博物馆之行是文化寻根与精神洗礼。唯有以尊重守护历史、以创新赋能传统,才能让中华文脉绵延,为民族复兴注入精神动力。

作者:宋莹莹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蓼花知行”志愿服务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风拂夏木繁,壮志踏千浪
  • 聆听红色故事,传递组织温暖
  • 聆听红色故事,传递组织温暖
  •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护理与康复学院赴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医路生花·薪火富平”暑期社会实践团,是一支由学院学生党支部组建的专业
  • 07-04
  • 广德文博青衿行 溯史传薪照新程
  • 青春志愿践初心,情暖夕阳筑爱心——壕Young青春乡村振兴促进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暖
  • 健康义诊传温情,童趣课堂护成长
  • 健康义诊传温情,童趣课堂护成长
  • 为助力乡村儿童健康成长、提升基层群众健康素养,7月3日,塔里木大学医学院“杏林薪火·疆爱同行”实践团9名师生走进喀什地区疏勒县巴
  • 07-04
  • 从校园到乡土,一场护理青年的赤诚奔赴
  • 凝聚青春力量,“砖”心探非遗之文脉
  • 流域治理的“芜湖答卷”:当三峡智慧遇上00后观察团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