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暑期“三下乡”丨品庐州古韵,续中华文脉——赴合肥探索中华文化实践小队

发布时间:2025-07-04     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赴合肥探索中华文化实践小队”于2025年6月26日至7月2日奔赴安徽省会合肥市,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走访、问卷调研等方式,全面挖掘庐州历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
  
  探访安徽博物院:触摸江淮文明的深厚根脉
  
  6月27日,小队成员走进安徽博物院,沉浸于江淮大地数千年文明的光辉图景。
  
  在“安徽文明史”展厅,队员们参观了新石器时期的陶器、战国时期的楚器、汉代画像石等展品,见证安徽先民的智慧与技艺;在“圆明园兽首”中,圆明园海晏堂七尊兽首铜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激发了同学们对那段屈辱历史的深层思考。
  
  期间,团队成员结合展品内容向游客发放问卷、进行文化认知访谈,了解公众对安徽传统文化的接受度与传播愿景。同时,大家还围绕“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传统与当代的连接点在哪”等议题展开交流,纷纷表示:置身馆中,仿佛穿梭千年历史,越发坚定了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与责任。
  
  走进包公园:体悟铁面包青天的廉洁精神
  
  6月29日,小队成员前往包公园,实地探访庐州代表人物——包拯的精神家园。
  
  在包公祠内,庄严肃穆的塑像与楹联石碑静默守望,讲述着一段段“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的清廉往事;在廉泉阁外,队员们驻足引荐着包拯的优秀品质,深入探讨“以廉治国”理念的历史源流;在包河岸边,行走其间,步步皆历史,处处是文化。
  
  包公园不仅是一处纪念景点,更是一处廉政教育的活课堂。实践队成员表示,在新时代反腐倡廉的语境下,重温包公精神,不仅有助于培育青年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也为增强法治意识、践行清正作风提供了生动范例。
  
  漫步淮河路步行街:触摸庐州古今交融的商脉肌理
  
  作为最后一站,7月3日实践小组来到了淮河路步行街,深度理解合肥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的辩证关系。踏入步行街,明教寺的暮鼓晨钟,与街旁新潮店铺的霓虹交错,传统宗教文化与现代商业生态奇妙共生。随后,队员们穿梭于骑楼建筑间,调研百年商街的业态迭代,探讨历史文化如何赋能现代消费,在古今对话中,解码城市商业文脉的延续与新生。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高校青年在传统文化保护与弘扬中的积极作用。实践虽短,意义深远。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应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饱满的探索热情,勇敢担负起文化传播与守护的时代使命,为中华文化的守正创新注入青春力量。
作者: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赴合肥探索中华文化实践小队    来源:滁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暑期“三下乡”丨品庐州古韵,续中华文脉——赴合肥探索中华文化实践小队
  • 《双碳驱动绿色转型 新疆农户积极投身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
  • 《共同富裕引领下土地流转激活新疆南疆农户生计 “韧性密码”》
  • 以技为舟 以心为舵---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轨迹寻光 铁路匠心传承实践团"武汉电务段陈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