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平水襄凤:砖瓦载千年,福船传匠心
发布时间:2025-07-04 阅读:
2025年7月4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乡村发展,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公平,集美大学“平水襄凤”实践队继续传承“传集大知识,讲非遗故事”主题精神,为孩子们讲述莆田房屋的历史底蕴和福船制作的精湛技艺。
红砖白石镌刻岁月风华,燕尾飞檐勾勒古韵新章。省级非遗红砖是上午非遗课程讲述的重点。实践队成员唐若冰带领同学们通过图片和视频近距离观察“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的莆派建筑特色,用生动的比喻为孩子们揭开建筑密码:“你们看,这些红砖就像历史的书页,每一道纹理都记录着先辈的智慧;燕尾脊高高翘起,既像凤凰展翅,又寓意着步步高升。”孩子们纷纷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为了深入了解红砖非遗文化,实践队成员唐若冰详细介绍了从红砖烧制和雕花技艺的奥秘,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了千年古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实践环节,孩子们在实践队成员的指导下尝试自行设计和制作莆田房屋样式,尽管手法稚嫩,却在一刀一粘间体会到匠人专注的精神和莆田房屋建造的精妙之处。“原来我们家乡的房子藏着这么多学问!”第三组的学生小黄说,“红砖上的图案、屋脊的形状,都像在讲述古老的故事。”
当日下午,实践队又开设了一场生动有趣的非遗福船文化课。福船作为中国古代四大船型之一,在莆田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课堂上,实践队成员陈丽如将福船建造的奥秘娓娓道来:“福船以樟木为骨,榫卯为魂,助力古人征服万里波涛。”通过动画短片和图片介绍水密隔舱技术与福船,让孩子们深入理解福船作为兼具美学价值与实用功能的非遗文物,为何能够历经岁月沉淀,至今仍焕发着独特魅力、传承不息。在互动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造船匠”,分组协作,采用塑料瓶、卡纸、橡皮筋等工具材料,制作简易版的福船模型。从船头的破浪形设计到船尾的燕尾舵,从船底的龙骨搭建到水密隔舱的精准卡位,每一个步骤都考验着孩子们的耐心与技巧。
课程结束后,平水襄凤实践队成员陈丽如有感而发:“在讲授莆田福船文化时,我深刻感受到非遗文物的生命力。此次活动不仅让福船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更践行了莆田非遗技艺“传下去、活起来”的理念,为传统文化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力量!”
从红砖墙上雕刻的岁月纹理,到福船龙骨里凝结的航海智慧,莆田的建筑与船舶文化,不仅是匠人手工艺的结晶,更是千年海洋文明与乡土情怀的生动写照。实践队将这些珍贵遗产带向课堂、融入生活实践,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在少年心中播撒文化自信的种子。愿这些承载着匠心与梦想的文化瑰宝,在时代浪潮中永不停泊,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通讯员:左丰
摄影摄像:郑程豪 张家婧
作者:平水襄凤实践队 来源:平水襄凤实践队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