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7月4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摄制组与调研组一行,怀揣着对红色历史的敬仰与对乡土文化的热忱,深入湘乡市云盘寨山区腹地,开展“毛泽东求学之路”主题视频拍摄与方言调研活动。
崎岖的山径在茂林间若隐若现,刚入山口,一群悠然觅食的黑山羊仿佛在提醒着此地的原始与野性。肩负着沉重的专业设备——包括3台重型相机、一个三脚架、一个手持稳定器以及一架航拍无人机,摄制组的队员们开始了艰难的跋涉。每一步都需格外小心,山路并非坦途,更多是由碎石自然堆积而成的小径,踩上去极易打滑。队员们相互提醒、彼此搀扶,汗水很快浸湿了后背,沉重的设备勒红了肩膀,但她们咬紧牙关,稳步向上。“设备再重,重不过革命先辈肩上的责任;山路再险,险不过他们当年探索真理的征途。”队员彭思语在短暂的休息间隙如是说。
(实践团队员在背着设备上山 王敏之摄)
这份沉甸甸的“负重”,成为她们感悟历史、丈量初心的独特方式。随着日头升高,山间的暑气愈发蒸腾。正午的阳光异常毒辣,刺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给取景构图带来了巨大困难。为了捕捉理想的画面,队员们常常需要长时间在无遮无拦的山坡上调整机位、操控无人机。地表温度飙升,手臂、额头沁出的汗水汇聚成珠,不断滚落,浸透了衣衫。烈日将一张张年轻的脸庞晒得通红,甚至有些灼痛,防晒措施在持续的暴晒和汗水冲刷下显得力不从心。
然而,镜头前,她们依然全神贯注,一遍遍调试设备,只为捕捉最真实、最有力量的瞬间。那被晒红的脸颊,正是她们执着与坚守最鲜活的印记。
(实践团队员合照王敏之摄)
山区信号时断时续,给依赖通讯的航拍和数据传输带来了额外困扰。有时为了寻找一个稳定的信号点或理想的拍摄角度,队员们不得不在陡峭的碎石坡上反复尝试、耐心等待。脚下是松动的石块,头顶是灼人的烈日,但她们没有丝毫懈怠。“信号可以暂时中断,但我们追寻红色足迹、记录历史的决心永远不会‘掉线’。” 队员李雨蔚在克服一次设备连接困难后坚定地说。这份在困境中展现出的沉着与智慧,正是“三下乡”实践精神的最佳注脚。
尽管路途艰辛,当镜头定格下云盘寨的壮美风光,当调研笔记本上记录下当地老人用淳朴方言讲述的红色往事时,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收获的喜悦。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红色故事,蕴藏在山野的脉络里,流淌在乡音的韵律中。 只有不畏艰难,让双脚沾满泥土,让汗水融入大地,才能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才能让拍摄的画面、书写的文字真正拥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崎岖的山路磨砺了她们的意志,沉重的设备锻炼了她们的体魄,灼热的阳光考验了她们的耐力,而团队协作则让她们在互帮互助中凝聚了力量。此次云盘寨之行,是湖南一师学子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王敏之摄)
这群大学生实践团队员,用她们的肩膀扛起专业设备,更扛起了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她们用被晒红的皮肤和浸透汗水的衣衫,书写了新时代青年不畏艰难、深入基层的青春篇章。
她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追寻红色足迹,需要的不仅是热情,更需要脚踏实地的付出和百折不挠的韧劲。 这份在烈日与汗水中淬炼出的感悟与作品,必将带着泥土的芬芳和青春的温度,焕发出更加动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