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禁渔一线实录:夷陵区护渔队绘出生态保护新图景
自2021年1月1日零时起,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等重点水域,实行“十年禁渔”政策。这一政策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部署,对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恢复长江母亲河生机活力意义深远。
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战略,武昌工学院团委“‘江’心比心,‘渔’你同行”三下乡暑期调研团队,前往宜昌市、枝江市、荆州市等湖北长江流域城市进行相关“十年禁渔”实践调研。团队7月1日上午前往宜昌市夷陵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中心,对夷陵区小溪塔护渔队队长曹代富进行了深入专访,探寻禁渔工作一线的真实情况。
一、护渔工作立体化开展:技术赋能结合跨部门协同的全方位守护
曹队长在专访中表示,夷陵区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区禁捕办)为护渔队构建“人防+技防”的现代化巡逻体系。区禁捕办将长江夷陵段划分为多个责任区,队员们经常在区农安中心执法人员的带领下驾驶执法快艇对江面、滩涂进行巡查,护渔员出任务时会佩戴高清执法记录仪,相关部门开启无人机热成像监测警示。护渔队巡逻内容主要包括协助执法人员打击非法捕捞、清理违规钓具网具、禁捕政策宣传等,曹队长说:“有时看到长江中成群的鱼儿畅游,就知道这片水域在慢慢变好。”团队成员赵琳烁表示:“曹队长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目前巡逻所运用到的科学技术,我相信通过“人防+技防”,非法捕捞可以得到有效遏制,长江生态也会越来越好。”
团队就非法捕捞整治方面向曹队长进行提问,曹队长介绍到区禁捕办为护渔队建立了分级处置机制,对于违规垂钓的行为,执法人员采取“登记保存渔具+普法教育”的方式;面对违反垂钓及非法捕捞行为,夷陵区禁捕办各成员单位开展跨部门联合执法,农业农村、综合执法、公安、市场监管及属地乡镇开展日渐常规巡查+夜间突击检查,组建24小时巡查专班保持严管高压态势。曹队长还向团队简单概述了一些经典案例,他表示,打击非法捕捞不是单枪匹马就能完成的,需要各部门精密联合,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长江流域生态美。

图为夷陵区小溪塔护渔队曹队长向团队答疑解惑 杨思航摄
二、政策落地:从渔民转型安置到全民参与
团队向曹队长提出有关退捕渔民安置的疑问,曹队长表示自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政策颁布以来,相关部门对退捕渔民实施“技能培训+就业培训+创业扶持”三位一体机制,为渔民开设水产养殖、电商直播等课程,部分退捕渔民还能参与到“十年禁渔”的步伐中,进入护渔队或其他相关禁渔的部门机构,退捕渔民转产转业得到稳步推进,渔民得到妥善安置。
同时,曹队长还指出,“十年禁渔”政策的群众基础也日益深厚,“现在群众看到有违法“一人一杆一线一钩(单钩)”行为都会主动打电话举报。夷陵区禁捕办也畅通举报机制,群众可以通过向农业农村、市场监督局、综合执法大队、公安、指挥中心举报非法捕捞行为,对群众举报也设立了奖励机制,激励群众积极践行“十年禁渔”相关条例,实现全民参与的氛围。

图为专访现场 杨思航摄
三、殷切期望:青年成为生态传播者
专访尾声,曹队长对实践团队的大学生们提出了殷切期望。曹队长表示“年轻人脑子活,点子多,可以多多宣传有关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的相关政策。”他建议青年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科普内容,比如短视频制作平台以及其他娱乐平台。团队成员表示可以利用青年所熟知的动画讲解“一人一杆一线一钩(单钩)”的标准,或者分享护渔日常,让更多的人、不同群体的人理解禁渔的意义。

图为团队成员与曹代富和区农安中心执法人员王书平合影 杨思航摄
团队在宜昌人社局、农业农村局、渔政、市场监管局、档案馆、图书馆还有长江河道管理局等部门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对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有了更深的了解,对禁渔的相关措施及相关工作有了更为细致的理解。团队还将前往枝江市、荆州市等地继续深入各个相关部门对“十年禁渔”政策、措施、成效进行座谈、走访、调研等。
“长江禁渔是一场接力赛,我们这代人守好生态底线,更需要青年接过接力棒,走好下一步。”从江面巡逻的护渔队员,到主动举报的普通市民,再到投身宣传的青年群体,长江生态已得到明显改善。随着“十年禁渔”政策的持续推进,长江宜昌段正逐渐恢复昔日的生机与活力,实践团队将致力于为“十年禁渔”政策贡献己力,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长江大保护战略,为宜昌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