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青春赴龙舟之约,志愿续文化新篇

发布时间:2025-07-05     阅读:
(编辑:甘雨陈楠)怀化麻阳县尧市镇大坪村地处锦江流域,这里依山傍水,龙舟文化传承已有数百年历史。2025年7月2日,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SunshineAction志愿服务小队前往怀化麻阳县尧市镇大坪村的途中,恰逢当地正在进行龙舟训练。午后,受当地村民的热情邀请,志愿服务小队成员们怀揣着憧憬与探索的热情,踏上了前往当地龙舟训练场地的路途。
当抵达龙舟训练场地,映入眼帘的是依托自然水域搭建起的训练区,蓝色的遮阳棚在阳光下格外醒目,为即将开启的训练提供了一片阴凉。周边村民远远便热情招呼,质朴的声音里满是欢迎,志愿服务小队成员们的陌生感渐渐消散,逐渐融入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场地。

图为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SunshineAction志愿服务小队出发去龙舟训练场地(米慧瑶摄)
此前,志愿服务小队成员多是从赛事画面领略龙舟竞渡的壮观。这一次,在村民教练指导下,他们首次近距离体验划龙舟,感受和龙舟文化的魅力。村民的讲解从龙舟修长且蕴含力学智慧的船身到坚实且纹理间藏着岁月故事的船桨,每一处构造细节的讲解,都加深了志愿服务小队成员们对传统龙舟文化的理解,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其中沉淀的历史韵味。紧接着,划桨基本动作学习拉开帷幕,握桨姿势的规范、发力技巧的摸索,志愿服务小队成员反复练习,从最初的生疏僵硬,到逐渐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手中木桨划动的,不仅是水面,更是对龙舟文化认知的深入。
随着日头攀升,暑气蒸腾,训练进入协同划桨阶段。志愿服务小队成员们开始登上训练台,在教练指令下,尝试让力量汇聚一处。初始,众人动作参差不齐,在水面磕磕绊绊,前行之路满是阻滞。但很快,“力量”二字,成为训练场上最响亮的“指令”。“左桨慢了半拍,右桨再添把劲!”“听鼓声节奏,一起发力!”志愿服务小队成员们相互提醒、彼此调整,目光紧盯前方,耳听统一鼓点,从各自为战的“零散”,迈向整齐划一的“凝聚”。尽管手掌被木桨磨出水泡,额头汗珠不断滚落,没有一人喊停,“坚持”成为他们与龙舟对话的“语言”。

图为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SunshineAction志愿服务小队在大坪村参与龙舟训练(米慧瑶摄)
在志愿服务中,志愿服务小队成员们组成短视频拍摄小组,用短视频镜头对准村民,记录下技艺传授的珍贵画面。画面中那些布满皱纹却坚定的手,与年轻有力的手交叠,传递的不仅是划桨技巧,更是文化传承的温度。而训练时,村民们随口讲述的往昔龙舟赛事里的热血瞬间,都成了传播龙舟文化的生动素材,志愿服务小队成员们认真学习传统,更想借着青春力量,把龙舟故事说给更多人听,让这一文化符号,能被不同地方的人知晓。
大坪村村民热情欢迎志愿服务小队成员的到来,积极配合志愿服务小队成员推进各项工作。村里的老龙舟手们,看着年轻人的身影,话语里满是欣慰:“他们愿意靠近、愿意传承,龙舟文化的根,就断不了。”训练场上,志愿服务小队成员和村民们的互动自然而频繁。教练握着志愿服务小队成员的手,传授划桨的力道与技巧,讲述龙舟竞渡时众人齐心协力的场景。

图为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SunshineAction志愿服务小队在和训练员交流(米慧瑶摄)
在接受采访时,志愿服务小队成员向顺发擦着额头的汗水,语气兴奋中带着感慨:“以前看龙舟比赛,只觉得锣鼓喧天很热闹,真正上手才知道有多难!教练反复纠正我们的姿势,从握桨力度到划水节奏,每个动作都讲究得很。这次体验让我明白,龙舟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需要一代代人接力传承的文化,我们年轻人确实该多参与!”

图为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SunshineAction志愿服务小队成员向顺发接受采访(米慧瑶摄)
展望未来,怀化学院外国语学院SunshineAction志愿服务小队将规划好后续方向。从开展龙舟文化调研,挖掘更多不为人知的民俗故事,到推进推广系列活动,让龙舟文化在校园、在网络、在更广泛的地方被知晓。
作者:甘雨 陈楠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合肥大学学子“三下乡”:多彩课堂进乡村,知识与艺术共绽芳华
  • 校地座谈谋发展,青春助力何家岩
  • 校地座谈谋发展,青春助力何家岩
  • 7月5日晚,生命科学学院“耕培启润”志愿服务团与重庆市酉阳何家岩村村委开展三下乡座谈会。会上,学院老师介绍学科优势,何家岩村书记
  • 07-06
  • 赓续红色血脉·砥砺青春担当 ——重师生科学子‘三下乡’走进酉阳南腰界革命老区"
  • 外国语学院暑期七彩魔法课堂之“绿意染课堂,环保入心房” 让环保意识铭记于心
  • 红界碑与红军街:黔渝交界的红色坐标里 刻着从抗战生命线到精神灯塔的时代印记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