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红界碑与红军街:黔渝交界的红色坐标里 刻着从抗战生命线到精神灯塔的时代印记

发布时间:2025-07-06     阅读:

  在黔北渝南交界处的群山褶皱间,一座斑驳的红界碑与一条青石板铺就的红军街,正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跨越近百年的红色故事——前者见证抗战时期"陪都生命线"的生死坚守,后者镌刻长征途中"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初心传承;前者从战时分界碑变身区域协作的"连心碑",后者从历史遗址蝶化为年接待45万人次的红色教育地标。当2025年夏日的阳光掠过210国道旁的"黔北第一碑",碑体上"民国二十七年"的刻痕与百米外红军街牌坊上"红军长征途经地"的烫金大字,共同勾勒出从烽火岁月到和平年代的精神年轮。

一、抗战生命线:210国道上的血火记忆

  “这条公路的每一块石头都浸着抗战的血火。”站在210国道K2418里程碑旁,当地史学者杨老师指着岩壁上的凿痕向记者讲述。1937年12月,武汉会战前夕,蒋介石签署手令要求"三个月内打通川黔要道",数万黔北民工用背篓、锄头和血肉之躯,在喀斯特地貌上凿出这条全长127公里的"陪都生命线"。

  “当时每天有近两万人在工地上,老弱妇孺都来送粮送水。”杨老师说,为避开日军轰炸,路线特意往山里挪了800米,如今仍可见的“之字形”弯道便是改道痕迹。在国道旁的石砌排水沟壁上,“抗战到底”的标语虽已风化,却依然清晰可辨。

  矗立在210国道旁的红界碑,作为当年川黔两省的分界标志(1997年重庆直辖前贵州段以北属四川管辖),其一边“贵州地界”、一侧"四川地界"的刻字,正是战时物资转运昼夜不息的无声见证。

二、三尺界碑映民心:从行政分界到区域协作

  在红界碑东侧50米处,新砌的水泥界沟与老界碑形成时空对话。1956年行政区划调整时,这块承载历史的界碑往贵州方向挪了3米——这段看似平凡的往事,折射出特殊年代的治理智慧。

  《桐梓县志》记载,当年川黔边界调整涉及210国道沿线17处界碑,红界碑移位最具代表性。“重庆(时属四川)村民想多种点地,贵州乡干部说‘挪一点没关系,都是国家的地’。”当地老人王大爷回忆,两地政府拿罗盘测了三天,最终贵州让出3米耕地。2012年当地政府补刻的“让地碑记”,以简洁文字记录下这段“界碑可挪,军民情谊不挪”的基层治理故事。

  这种柔性边界处理方式,在改革开放后催生出独特的“界碑经济”。如今界碑两侧形成跨省集市,贵州辣椒与重庆柑橘在同个摊位售卖,商贩笑称“一脚踩两省,钱袋装两边”。数据显示,每年农历逢五逢十的赶集日,这里日均人流量超3000人次,交易额突破20万元,红界碑从战时分界标志,蜕变为区域协作的见证者。

三、红军街的“活传承”:从历史遗址到教育地标

  沿着210国道向南步行800米,青瓦白墙的红军街映入眼帘。街口石碑记载:1935年1月,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某部经此进入贵州,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留下“打土豪、分田地”标语。这段百字记载背后,是一段温暖的长征插曲。

  “红军路过时走的是山上石板路,这里原是驿站,他们休整了半天,给老乡分了粮食。”老红军后代李婆婆讲述家族记忆:“当年有个小战士把舍不得吃的青稞面分给我奶奶,说‘大娘,这是革命的粮食,咱们一起吃’。”

  如今的红军街已升级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7处旧址复原红军办公、休整场景。最具感染力的红军食堂遗址里,土灶台上的模拟青稞面窝头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漫画标语,让历史可触可感。“我们让孩子们体验磨面、挑水,感受红军艰苦。”管理处主任介绍。

四、从坐标到灯塔:红色基因的历史追思

  “努力活着,不拖累祖国,就是最大的贡献。”面对“青年学生该做什么”的提问,杨老师的回答朴实而深刻,这正是红界碑与红军街当代价值的缩影。

  在红界碑旁的观景台,电子屏实时显示210国道车流量:日均1.2万辆,其中货运车辆占38%。与抗战时期相比,交通量增长37.5倍,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支线的战略意义始终未变。黔渝界服务区内,每天200余辆冷链车停靠,将贵州蔬菜、重庆工业品运往全国。

 

  暮色降临时,红界碑在太阳能路灯下泛着温润红光,红军街的灯笼次第亮起。210国道的车流声中,这两处历史地标如同沉默的长者,守望着土地的沧桑巨变。正如杨老师所言:“界碑挪过位置,公路拓宽过路面,但对国家的忠诚、对人民的担当,永远不能挪、不能变。”
 

撰稿:张浩、曹露仁、张檬、李欣、张洋

摄图:张洋、牟浩源、刘頔

供稿:重庆移通学院——綦迹-红研戎光・薪火信承乡村振兴促进团

作者:李欣、张洋、王君威、张浩、曹露仁、张檬    来源:原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合肥大学学子“三下乡”:多彩课堂进乡村,知识与艺术共绽芳华
  • 校地座谈谋发展,青春助力何家岩
  • 校地座谈谋发展,青春助力何家岩
  • 7月5日晚,生命科学学院“耕培启润”志愿服务团与重庆市酉阳何家岩村村委开展三下乡座谈会。会上,学院老师介绍学科优势,何家岩村书记
  • 07-06
  • 赓续红色血脉·砥砺青春担当 ——重师生科学子‘三下乡’走进酉阳南腰界革命老区"
  • 外国语学院暑期七彩魔法课堂之“绿意染课堂,环保入心房” 让环保意识铭记于心
  • 红界碑与红军街:黔渝交界的红色坐标里 刻着从抗战生命线到精神灯塔的时代印记
  • 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红色基因“活态传承”调研实践团召开三下乡总结会议
  • 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红色基因“活态传承”调研实践团召开工作布置会议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