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邵阳学院 “青春志愿,普语启航” 三下乡:多元课堂赋能,点亮乡村孩子成长路

发布时间:2025-07-05     阅读:
邵阳学院 “青春志愿,普语启航” 三下乡:多元课堂赋能,点亮乡村孩子成长路
本网讯(通讯员 邓鑫 图 [邓鑫])夏日热浪挡不住青春脚步!7月5日,邵阳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青春志愿,普语启航”教育关爱服务团在邵阳市大祥区板桥村的第三天支教之旅火热开启。告别单一模式,服务团精心打造“交通指南”、“推普歌唱”、“编程小车”三大趣味课堂,用知识拓展视野,用科技点燃好奇,用歌声传递情怀,为乡村孩子送上一份充满惊喜的“成长大礼包”,让“三下乡”的实践舞台闪耀青春智慧。
 
交通指南课:安全出行,解锁“远方”地图
 
“同学们,这个黄色三角标志是提醒我们注意什么呀?”志愿者指着课件中的交通标识,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课堂上,红绿灯的“无声语言”、斑马线的“生命守护”、不同交通工具的“搭乘秘籍”,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通过生动的图片、情景模拟和互动问答,变成了孩子们手中探索世界的“钥匙”。
“哇!原来去大城市坐火车要提前买票、找对站台!”课后,孩子们兴奋地交流着新发现。这堂交通课,不仅是安全意识的“必修课”,更为乡村孩子打开了一扇眺望山外世界的“窗”,让他们知道,条条道路都通向更广阔的天地,安全出行,方能勇敢追梦。
 
图注:趣味互动!志愿者借助课件讲解交通安全与出行规划,孩子们踊跃参与问答,课堂氛围热烈。
 
推普歌唱课:当《我的祖国》遇上“字正腔圆”
 
“我—亲—爱—的—祖—国…”,悠扬的旋律在教室回荡,一堂别开生面的推普歌唱课正在进行。志愿者化身“发音教练”,耐心指导:“‘窝’ wō,小嘴巴要圆圆哦~”、“‘贴’ tiē,声调要扬起来!”孩子们聚精会神,一字一句打磨着标准的普通话发音。
当清晰而饱含深情的童声合唱《我的祖国》时,语言的力量与家国情怀完美交融。歌声里,是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也蕴藏着他们“说好普通话,拥抱大未来”的朴素愿望。这堂课,巧妙地将普通话推广融入思政教育,让爱国情怀在优美的旋律和标准的发音中深深扎根。
  • 图注:声情并茂!志愿者带领孩子们逐字练唱《我的祖国》,在旋律中提升普语水平,厚植爱国情感。
编程小车课:代码“魔法”,点燃科技火种
 
“快看!改一下这行数字,小车就能‘听话’地转弯啦!”编程小车课堂瞬间变身“科技游乐场”。志愿者手持智能小车模型,将抽象的编程原理“可视化”。孩子们围成一圈,眼睛闪闪发亮,亲手调试代码参数,紧张地观察着小车的运行轨迹。
“成功啦!我的小车跑起来啦!”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是探索成功的喜悦。这堂实践课,将看似高深的编程知识,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趣味挑战。对于许多乡村孩子来说,这是第一次亲手触摸“代码”的魔力,好奇心被彻底点燃。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大门悄然打开,一颗“科技改变生活,我也能行”的种子在心中萌芽,为他们的未来成长拓宽了崭新的赛道。
  • 图注:动手实践!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调试编程小车,成功运行的瞬间欢呼雀跃,科技探索热情高涨。
 
从交通安全到普语传情,从代码世界到爱国旋律,邵阳学院“青春志愿,普语启航”服务团用创意与热情,将第三天的支教变成了乡村孩子难忘的“知识嘉年华”。多元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视野的开阔、兴趣的激发和梦想的播种。
未来,这支充满活力的青年队伍将继续深耕板桥村,用更多创新、有趣、有温度的实践,为乡村教育注入青春动能,助力每一个小小的梦想发光发热。他们的故事,是“三下乡”实践最生动的注脚,也是新时代大学生用所学所长服务社会、奉献基层的青春宣言!
 
 
作者:邓鑫    来源:邵阳学院赴邵阳市大祥区板桥乡召伯村“青春志愿,普语启航”教育关爱服务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邵阳学院支教团家访暖人心,架起教育沟通桥
  • 邵阳学院 “青春志愿,普语启航” 三下乡:多元课堂赋能,点亮乡村孩子成长路
  • 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童梦启航”实践团:助力童心逐梦,共筑留守儿童温暖港湾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