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纸绘彩筑童心,非遗薪火指尖传:手工课堂激发美育新活力
7月4日,九江学院艺术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在湖口县付垅村儿童之家继续开展支教活动,本日教学旨在将传统手工与美术创作融合,为当地孩子们带来一场充满趣味与创意的艺术体验。
孩子们进行作品展示 徐房清
上午的手工课以基础折纸为主,孩子们在指导下完成小蝴蝶与千纸鹤的制作,通过折叠、翻折等基础手法熟悉材料特性。随后,教学内容转向青阳腔人物主题折纸。刘欣怡老师结合青阳腔传统角色的服饰特点,讲解折纸过程中头饰、衣襟等部位的形态处理,引导参与者在折叠中观察戏曲人物的典型特征。从纸张剪裁到褶皱塑形,孩子们逐步将平面纸张转化为具角色辨识度的立体形象,使抽象的戏曲文化通过手工形态得到呈现。
课上刘欣怡协助小朋友折纸 徐房清
下午的美术课聚焦于青阳腔脸谱艺术。实践队员首先向孩子们介绍了脸谱的基本样式及其不同色彩所代表的人物性格或身份象征。随后,孩子们在准备好的空白脸谱模具上发挥创意,亲手绘制了属于自己的青阳腔脸谱。课程还特别设置了“变脸”翻面画环节:分别设计并绘制出不同的青阳腔脸谱图案。通过翻转卡片,体验了类似戏曲“变脸”的趣味效果,现场互动积极,气氛活跃。
劳瑞欣协助小朋友完成脸谱绘画 任耀庭
青阳腔变脸翻面画成果展示 任耀庭
队员们此次结合当地非遗文化特色青阳腔和自身专业特长,精心设计了本日艺术课程,期望通过手工与绘画的形式,为乡村儿童提供近距离感受和学习传统非遗文化的机会,在丰富暑期生活的同时,也播撒出文化传承的种子。
通讯员:叶露、劳瑞欣、龚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