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大学生社会实践新闻投稿平台

平院学子三下乡:情法相济 阡陌筑基

发布时间:2025-07-07     阅读: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根本基石。在广袤乡村,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也是筑牢国家长治久安社会根基的关键环节。
为切实推动法律资源下沉乡村,精准对接基层法治需求,7月4日,平顶山学院政法学院“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社会服务践行团深入郏县安良镇,开展“情法同行筑家基”主题流动普法宣传活动。志愿者们摒弃固定点位模式,采取走村入户的主动宣传方式,重点围绕村民关切的土地权益保障、乡村治理等法律难题进行现场解答与指引,并向村民分发《乡村法律维权指南》等实用普法资料。
图为志愿者团队出发宣讲+侯壮供图
维权有路 化解土地困局
在走村入户过程中,多名村民向志愿者们倾诉土地边界模糊、宅基地侵占、土地流转合同纠纷等方面受到的困扰。面对村民提出的问题,志愿者们详细讲解了依法维权的步骤,并向村民重点强调,务必收集并保管好能证明土地权属的各类凭证,这是解决争议的关键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应优先寻求村民委员会或乡镇土地管理部门调解;调解未果时,可依法申请属地政府行政裁决,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诉诸法院请求确权、排除妨害。
乡约立序 明晰治理之纲
针对村民提出的村集体资产管理、村规民约执行效力及邻里矛盾调处等治理疑难,志愿者们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了专业解析。志愿者们指出,合法有效的村规民约须契合国法、经由民主议定,并具体规范公共事务、环境卫生、收益分配等事项。关于集体资产处置,志愿者们重申必须严格遵循“四议两公开”制度,保障决策透明与村民监督。对于邻里纠纷,志愿者们倡导依托村委会调解,在法理框架与公序良俗下理性协商,必要时可寻求诉讼解决。
图为志愿者向村民分发《乡村法律维权指南》并讲解+侯壮供图
循法明径 恪守维权之界
志愿者们在解答村民的咨询时,系统解读了《乡村法律维权指南》的核心要义。针对村民普遍关注的土地权益保障问题,志愿者们解答道,无论是土地承包、流转还是宅基地纠纷,都要以土地确权证书、承包合同等书面材料为依据。若发现土地被非法占用,可及时向乡镇农业部门或自然资源所反映,由政府部门依法核查处理;涉及土地权属争议,可申请乡镇政府进行调解或确权。在乡村治理方面,志愿者们建议村民积极参与村务公开监督,村民有权要求村委会公开相关信息。若发现村干部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可通过合法渠道向乡镇纪委或上级主管部门实名举报,维护全体村民的共同利益。此外,志愿者们特别提醒,在处理各类纠纷时,村民务必依法依规维权,坚决杜绝暴力冲突、损毁财物、聚众滋事等违法行为,通过合法的途径确保自身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援网通达 普惠乡野之需
为让法律服务走进乡村,志愿者们向村民重点推介公益法律资源。申请法律援助,能让经济困难的涉诉村民免费获得律师帮助;拨打12348热线,随时都能得到法律问题解答,消除心中疑惑。乡镇司法所的调解、咨询服务与村委会的纠纷初调工作,帮助村民把矛盾解决在家门口,让村民真切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增强了遇事找法、依法维权的底气和信心。
图为志愿者向村民普及合法维权途径+侯壮供图
 
本次乡村普法活动通过主动下沉、直面交流,精准回应了安良镇村民在土地权益与乡村治理中的迫切法律需求。活动融合专业解答与实用资料,系统普及依法维权路径与行为规范,深化了村民对于依法维权的认识,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法律应用能力。平顶山学院政法学院“乡村振兴 法治同行”社会服务践行团表示,将持续深耕基层普法,聚焦乡村振兴核心法律议题,为提升乡村法治化治理水平贡献专业力量。
图为志愿者结束普法宣传后的合影+侯壮供图
 
作者:陈欣欣 翟超晴 侯壮    来源:大学生网报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 盛夏扬帆“徐”风劲,青春筑梦“童”行远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志愿服务队开启
  • 数字游戏启智趣 职业启蒙拓视野 ——重庆师范大学初教院三下乡团队在徐家镇中心小学开
  • 智启童心,课润乡关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融情夏乡”志愿服务队
大学生网报©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10258号-8